——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中建设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十大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城市建设,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及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控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装备、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吨位工程机械等,加快提高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向大型化、成套化方向发展。
——光电产业。重点开发新型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加快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和有机光电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新一代显示技术。
——智能电网产业。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及控制技术,大规模储能设备,特高压和超高压输电设备,智能输变电、配电二次控制检测设备和智能电网调度系统。
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加快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实现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千亿元级、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和十亿元级品牌产品。围绕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有效投入,积极推进有市场前景、有技术含量、有辐射带动效应的项目建设,实现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专栏3 主导产业发展重点
装备制造业:以机械、汽车、船舶为重点,着力打造工程机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船舶制造、新型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链。
电子信息业:重点打造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等产业链。
石油化工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重点改造提升盐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和农用化学品,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率,以炼油为基础,以乙烯为重点,建设大型乙烯生产基地,打造大石化产业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推进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改投入和技术设备的投资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到2015年,四大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品牌效应与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骨干企业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2%左右。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力争在建筑业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法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结合江苏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主动和提前淘汰相对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制造能力。继续推进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提高产业集中度、集约化发展水平和环保、安全水平。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
专栏4 传统产业提升重点
纺织行业: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品牌服装、高档绿色家纺产品、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织机械和关键零部件制造。
冶金行业:重点发展板管带材、优质钢、特殊钢、高档金属制品等特色短缺产品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推进城市特别是苏南人口密集地区城市钢铁企业跨市搬迁,开展沿海现代钢铁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轻工行业:支持鼓励食品、家电、塑料、五金等行业向精深加工、新型智能方向发展,推进“名、优、特、新”产品升级换代。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新型轻质墙体材料、高效绝热隔热材料、新型管材管件等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建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