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大力培养引进人才。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队伍。推进新一轮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加大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培养相结合,实施十大重点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1100万人。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全面落实十项重大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用人单位评价的主体作用,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素质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专栏5 传统产业提升重点
纺织行业: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及应用、品牌服装、高档绿色家纺产品、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织机械和关键零部件制造。
冶金行业:重点发展板管带材、优质钢、特殊钢、高档金属制品等特色短缺产品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推进城市特别是苏南人口密集地区城市钢铁企业跨市搬迁,开展沿海现代钢铁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轻工行业:支持鼓励食品、家电、塑料、五金等行业向精深加工、新型智能方向发展,推进“名、优、特、新”产品升级换代。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新型轻质墙体材料、高效绝热隔热材料、新型管材管件等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建材产品。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幅度增加人才发展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倡导形成支持创业、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优化企业家发展环境。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快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人才服务力度,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公平竞争和合理流动,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向沿海地区、苏北地区流动,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制定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专栏6 十项重大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政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引导人才向沿海、苏北和基层流动政策,人才国际化政策,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人才表彰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