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江苏>江苏新闻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03-22 15:45:18      来源:新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第三节 深化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

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使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和规范转移支付行为。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有效的问责机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投入。创新财税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导向。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积极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加快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创新,充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正确处理价格改革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关系,加强重要生活消费品价格波动监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稳妥推进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清理取消涉及民生的不合理收费。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生活。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

第二十章 增创开放新优势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第一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和方式。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引导外资为自主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服务,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和苏北、沿海地区。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销售机构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支持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改组改制,制定并实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鼓励省内优势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出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巩固欧美日传统主销市场,培育周边市场,利用自贸区和CEPA、ECFA协议,加强双边贸易。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一般贸易的规模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贸易,重点促进保税贸易和国际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出口,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动漫设计、服务外包和物流服务等新型服务贸易。培育扶持一批与我省优势企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省内重点展会。鼓励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关键零部件、紧缺资源类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大宗商品进口集散地,增强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专栏13 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有710亿美元;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9718亿美元,其中出口14922亿美元;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2003亿美元,其中出口37313亿美元。2000—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长率为12%,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上升到18.1%。

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在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集聚和创新集群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提升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特殊功能园区、创新型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南北共建园区建设。推进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叠加、资源共享和优势再造,继续拓展保税、通关、物流、商品展示、贸易服务等功能,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有序推进各类省级开发区的设立和扩区工作。

第二节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国外人才、信息平台等创新资源,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兼并和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鼓励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产业和企业依托能源资源产地和市场,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联合“走出去”,在生产、销售、服务方面形成产业集聚,继续办好我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农业国际合作,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提升承揽工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权益保护。

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把沿海开发作为新一轮开放的重点区域,加强开发开放载体建设,推进重点口岸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沿海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把沿海地区打造成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开放步伐,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出口基地,建设利用外资新高地。全面提高苏南地区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境外区域经济合作。发挥江苏友好省州的优势,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深化欧美日重点省州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领域合作。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贸易机会,大力提升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拓展江苏与新加坡合作领域,继续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南京生态科技岛、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抓住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发挥江苏对台交流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苏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海峡两岸(泰州)生物技术产业园、淮安等(台湾)农民创业园。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等地区的经贸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节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

形成最具竞争力的投资贸易便利化环境。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优化货物通关、出口退税、信用保险、收结汇等方面的流程,降低企业商务成本。进一步完善全省口岸开放布局。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快企业外汇资金周转。

建立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防范预警系统和应对体系,建立和完善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长效机制。做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风险预警、风险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完善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价体系。规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有效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加强重点国别、重点产业预警监测,发挥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反制作用,保障产业和企业权益。发挥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商会的积极作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形成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促进公平贸易。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会商专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3月21日提供的最新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状况趋于稳定。>> 详细
点击排行
  现任省级领导呈三特点:年轻化高学历具多省经验
中组部等发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