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凝聚力量 实现发展宏伟蓝图
第二十一章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围绕自主创新、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组织实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实现“两个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保障。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启动高技术攀登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计划,实施创新型园区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科技平台推进、科技惠民、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五大工程,着力突破重点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提升创新载体发展水平,形成“四大”创新平台服务支撑,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程。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特色产业基地,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开展“旱改水、籼改粳、直改机”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发展设施农业,扶持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教育和人才强省工程。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健全终身学习网络,开展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工程、“三支队伍”培训和新兴产业、高层次文化、现代服务业、教育卫生、高技能、现代农业人才等十大计划,强化政策激励,优化人才服务,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体系。
生态省建设工程。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应用。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建设清水走廊,加强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治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土地整理复垦,鼓励农民集中居住,开展农民空置宅基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建设工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基本医疗均衡化和可及性,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以医保、医疗、公共卫生、医药信息共享为重点,推进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化。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和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实施金保二期工程,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
文化事业繁荣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城乡社区文化中心,实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程度,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新农村建设实事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布局,实现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差距明显缩小;推进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加快实施镇村公交工程,实现村村通客运班线;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三清一绿”和“六清六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城乡普惠均等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工程。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和太湖治理等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加强沿海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整治和县乡河道疏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展大中型灌区改造,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等供水骨干工程,加强清水通道建设,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和水资源保护能力。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加快重点空港和海港发展;推进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扩大城际通勤范围;建设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干线航道里程达到21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达,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质量和覆盖范围。广泛推广利用新能源,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风电基地,优化燃煤发电装机结构和燃煤电厂区域布局,有序发展煤电,加强能源区域和国际合作,建立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供应保障基地,构建坚强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