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用面包将盘子蘸干净
浪漫的法国人其实很会“精打细算”。无论是与家人还是朋友,法国人聚餐时都习惯AA制。点菜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胃口大小只点自己的这一份,不需要为别人操心。法国的餐馆提供免费的面包和水,如果有人点的餐不够吃的话,可以多吃点面包。结账时,每人都把自己点的菜从账单中选出来,单独结算。笔者就参加过几次与法国朋友的聚餐,几十个人一一算下来,这可是项大工程,光结账就花了1个多小时。在这种习俗下“撮饭”,很难出现浪费的情况。
因为午休时间有限,法国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饭,一般买份三明治,更有节俭者一根“法棍”面包就把午饭搞定了。晚餐则不同,往往会在家里或是选择一家舒适温馨的餐厅,同亲人朋友一道慢慢享用。晚餐很丰盛,大家边聊边吃,不知不觉就把食物全部消灭了。法国人在吃完饭之后,喜欢用面包将盘子里的汤汤水水蘸干净,一齐送下肚,更有甚者,连手指头上的油水都不放过。
法国人每次在公共场所用餐时,会特别注重周围的环境卫生。他们会在餐后简单打扫用餐的地方,使之保持原来的样子。
巴西:自助餐加盛次数有限制
巴西就餐也采用分餐制。一般的商务餐在巴西很简单。在商务宴请等比较正式的场合里,巴西人一般会选择自助餐的形式。巴西的自助餐有专人为宾客盛菜,每位宾客最多只能加盛两次。如果遇到以前没有吃过的菜,他们不会一下子就盛很多,而是有节制地先尝试一点。
巴西人外出就餐时习惯平分餐费。无论是和朋友一起吃饭,还是和老板,甚至是和亲人,巴西人都会平分账单。
巴西有很多餐馆是按食物的重量来计价。顾客自由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每公斤食物的价钱乘以所选择的食物的重量,就是这顿饭的费用。如果不够吃的话,可以再次选择,当然,你也需要支付加点的这部分食物的费用。
韩国:食堂垃圾桶难见米饭菜叶
在韩国,在外就餐想丰盛都不容易。因为几乎所有的韩国餐厅所提供的食物只有寥寥几种,有的甚至只卖一种食物。有时会看到墙上的菜单有好几行,仔细一看,原来只是一种食物的“大份”、“中份”、“小份”,抑或是“超辣”、“中辣”和“微辣”。
韩国的大学教职工食堂和学生食堂里的菜单更是简单,每餐只提供两到三种份饭(相当于套餐)供就餐者选用。一般情况下,主食米饭根据个人的食量大小盛取,蔬菜则按当日食谱提供。在食堂的垃圾桶里,基本上很难见到吃剩下倒掉的米饭和菜叶。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韩国国民生活初步好转,那时的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节约资源,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各类食堂、餐馆一律向就餐者提供份饭,同时对每份饭菜的营养成分、配比等提出了要求。
笔者还曾经有幸受一位朋友邀约,参加了一场公务宴请。当时是来自中国某市的市政府代表团到首尔访问学习,晚宴由首尔市政府方面负责招待,地点就在中方代表下榻宾馆附近的一家普通餐厅。用餐的中方代表团和韩国接待人员共30人左右,宴会采用的是分餐制,一共6道菜,一道汤,食材中最“昂贵”的恐怕就是排骨了。结账时,韩国负责人还一直向店方索要折扣,打完折后,这顿宴请共花费70万韩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合算的话,差不多3500元人民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