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归来一族”被国人形象地比喻成“海归”,在当前国内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海归们的发展现状也并不乐观。太原海归俱乐部从303名会员中匿名随机选取了100位来自太原市的海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8月初,这份调查报告刚刚出炉,通过诸多数据分析了目前海归人员归国后的就业选择,对国内就业现状的看法,以及国内就业满意度。
1九成人回国因为国外难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拿着洋文凭回国就业。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早前发布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都选择回国就业。那么,为什么如此之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调查中,超过90%的海归都提及“国外竞争压力大,难以就业”是其回国的主要原因。面对国外就业的压力,“国内商机多”“事业的发展潜力比国外大”,而且,亲戚朋友、父母家人都在国内,这些人脉资源无疑是回国发展的坚强后盾。
2只有2%的人在外企上班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海归们在选择就业中,进入外企的人员非常少。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100人中,仅有两人在外企工作。这也跟山西外资企业相对少有很大关系。
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一位海归想换工作,去了人才市场,计划找个翻译或外贸类的,结果一家都没有。所以,从海归们就业的情况也能反映出,山西省外资企业的缺乏。
被调查的海归大多处于30岁左右,正是职场生力军,虽然超过95%的海归是“有工作可干”。多数集中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另有约两成的海归在自主创业。就工作的稳定性角度而言,有三分之一的海归拥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
3教育行业成为就业第一块跳板
在接受调查的海归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从事着教育或者与教育产业相关的工作。这一点也比较容易理解。在调查者中,有近六成的海归留学选择的是英语国家。大家都表示“有英语基础,好过语言关。英语是世界语言,适用范围广”。
而当他们归来后,外语能力无疑成为他们求职的一大利器。当这些英语不错又暂时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海归需要自给自足时,投身教育文化行业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一位来自英国的海归曾这样说:“回国找工作面临一个专业对口问题,但至少自己的英语基础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实在不行就去给小朋友教英语,再不行就去做留学中介,至少咱有出国留学的第一手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教育文化相关行业从业的海归占较高比例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也正朝着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学习商科、管理类专业的海归较容易找到工作。据调查显示,海归们在国外所学专业中商科类、管理类、人文类专业所占比例超过65%。
4 11%的人找工作时听爸妈的
海归们归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找工作。关于如何选择自己要从事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一名美国海归说:“我最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是否有晋升空间。因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我对这个职业的关注度。”而这正是年轻海归们的共识。其次,福利和工资待遇也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也许因为他们跑得远,视界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因此在职业选择中,对就业地区的考虑并不多。而且,他们对父母及亲朋好友的意见的考虑是最少的,只有11%的被访者说,他们更相信爸妈。
但是在调查中又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年轻海归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多数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5被访者中没人月薪过万
也许很多人觉得海归们的工资应该不低吧。当年出国花了好大一笔钱,留洋回来,会不会镀了一层金,身价也涨了?根据调查看,这样的想法距离现实还是颇有距离的。
在100名参加调研的海归中,仅有约占36%的海归取得了硕士及以上学位,约60%的海归取得本科学位。大多数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月工资都高于本科生。约56%的本科生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仅有约44%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工资。而拥有硕士学位的海归中,也有两成人的工资在3000元以下,其余则都在3000元以上。
工资超5000元的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是相同的,不过工资超8000元的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比例要高。
不过根据统计显示,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月工资达到万元以上的,在被调查者中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