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凶手怪政府”风向须警惕
马连道超市杀人案、大兴男子摔童案、广西计生局血案、冀中星机场爆炸案,在7月中青舆情指数调研的20件最热公共舆情事件中,肇事行凶事件占4起。而5个群体对政府机关应对的综合满意度,最高给68.3分,最低给50.7分,“认同度平平”。
中青舆情监测室发现,4起事件中,官方的应对能动度均不低,平均有66.5分;但回应达到率却较差,平均不足54分,即网民对官方的回复“收不到讯号”。
比如广西计生局血案,事发当日就传出“该男子的妻子超生遭堕胎”流言,但当地警方次日便予以否认,明确表示,作案原因是由于该男子未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东兴市计生局暂缓为他的第4个小孩办理入户手续而起,并带肇事者去做了精神鉴定。但有46.2%的受访者在问卷中表示,“不知道流言之后的事情”。
中青舆情监测室还发现,4起事件在答复识别率上,被“一分为二”:马连道超市杀人案、大兴男子摔童案的平均识别率达68.3%,但冀中星案和广西计生局血案的平均识别率只有48.1%。有受访的政府公务员和意见领袖甚至表示,在前两起事件中,警方基本能迅速控制凶手、安排救治受害者,官方应对可称满意。但后两起事件,官方应对却陷入“说了做了舆论也不信”的困局。
同为肇事行凶类突发舆情事件,为何“同案不同感”?中青舆情监测室注意到,与精神病患肇事和个体偶发的摔童案不同,冀中星案和广西计生局血案背后,均有“社会问题”打底。舆论对凶手的“高度同情、低度谴责”,“不怪凶手怪政府”的舆情风向,使官方的后续应对显得格外艰难。
冀中星制造爆炸案,背后有多年上访问题“打底”,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取1000条网民意见发现,57.3%网民反思多过谴责。如网民“笑话天天看”在腾讯微博上留言:“又是一桩无法申请的怨案,有多大冤情,会让遇难的残疾人士值得用生命来泄愤?”
广西计生局血案背后,同样潜伏着“大月份引产”等沉疴,与6月福建厦门陈水总公交纵火案相似,事发之后,大量媒体聚焦于肇事者,很快,他们的遭遇连同遭遇折射的深层社会问题被全国所关注。如果说以往公众对肇事行凶者,至多是“略微同情”,那么现在,随着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对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维稳的反感,公众不再心平气和。广西计生局案件、冀中星案件都证明,在减轻对犯罪者的谴责后,公众把不满投向了政府。
作为执政者,长期无视弱势个体的合理诉求,就会为此埋单。意见领袖“大鹏看天下”说:“不以人民利益为上,制造官民紧张,才有无数的定时炸弹隐藏在民众当中。”“胡萝卜加大棒”的维稳思路再不改改,成本是不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