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媒体发布7月舆情指数 李天一涉嫌强奸案等垫底

2013-08-08 09:15: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中青舆情监测室今日发布的首期《中青月度舆情指数》显示,7月,20件重大公共舆情事件中,有8件政府应对达到了合格线。

其中,浙江萧山冤案改判、广西贺江水体污染和公安部调查跨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综合满意度位居前三,平均得分75.3分。而临武城管打死瓜农事件、湖南前企业家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和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强奸案,均排名“垫底”,平均得分26.8分。

耐人寻味的是,前两名的信息覆盖率均不超过40%,但官方做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而最末两个事件的信息覆盖率极高,官方应对的能动性能打71分,但为何走入“死胡同”?

贺江水污染事件如何“反败为胜”

萧山冤案改判和贺江水体污染事件,有一个共性:它们的信息覆盖率不高,但官方应对能动度、回应到达率都能达到70分上下,答复识别率平均得分80.8分。

“五青年蒙冤入狱17年”、“冤案制造者大多已升迁”……“贺江惊现死鱼群”、“贺江水质镉超标1.9倍、铊超标2.14倍”……中青舆情监测室注意到,两起事件并非一开始就处置得当,但波折之后,两地政府机关对舆情及时、诚恳的响应让他们赢得了理解。

以贺江水污染事件为例,7月6日,贺江水污染事件经各大媒体报道后,迅速吸引关注目光。7日,贺州市副市长回应称“饮用水经过处理后,不会对民众生活起居及健康造成影响”,此言论没有降低舆情热度,反而引起各方质疑。中青舆情监测室发现,当天相关舆论总数接近1万,37.1%的网民质疑有关部门渎职,没有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难道要)测地震靠狗,测水质靠鱼,测食品安全靠人?”

但局势从7月8日起开始“逆袭”。8日,贺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水污染涉事的企业主已被刑拘,环保部长、市长公开道歉,舆情开始回落;9日,中国新闻网刊文追问,事件告一段落后,还会不会“人回厂开”?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何责任?10日,贺州市迅速发布决定,水污染事件5名相关责任人被停职,“人回厂开”猜测被堵住。

至此,贺州市政府用4天时间,完成了对一起环境污染负面舆情的有效回应,指数显示其舆情满意度达74.8分。而它所凭借的主要“武器”,不过是及时面对质疑——真诚回应追问——迅速启动问责这个简单的三段论。

浙江萧山案改判能获78.4高分,也得益于法院“没有把民意当瞎子”。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万分之一的错案”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但知错就改,有时并不容易做到,比如聂树斌案依然“云遮雾绕”。其中不排除因法院难以确定真凶而无法断言为“错案”的考虑,但更多的公众开始怀疑,司法机关是不是在将错就错?在此背景下,浙江法院系统能对陈年疑案真诚认错,自然赢得掌声。而且,在权威性、有效性和可信度上,没有比知错就改的声明更好的正面教材。

贺州市市长对水污染事件发布公开道歉书,也是其舆情满意度能得高分的主因之一。环保部门的道歉在预料之中,但市长本人公开道歉,这个“自选动作”,契合了当下民意希望看与更高负责人有担当的心理需求。随后,查处责任人,紧接着发布“水质安全”的信息,逻辑上环环相扣,步步为“反败为胜”铺路。

正如网民“天天数码狂”所评论的:“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动用所有的力量、权力来掩盖错误。真正的伟大不是不犯错,而是知错就改。”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指数 死胡同 强奸案 中青 涉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