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手机客户端被曝缺乏对用户隐私保护

2013-08-21 15:15:5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明明微博没有与手机关联,新浪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我从未向腾讯登记我的真实姓名,腾讯咋知道我叫啥?”“我没有授权百度知晓我的位置信息,百度怎么知道我在哪里?”……不少使用智能机的用户,都有这样的疑惑。

日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约谈百度、新浪和腾讯公司发现,互联网公司的手机客户端普遍缺少隐私条款,而且在版本更新后,针对新增的可能涉及用户隐私的功能,也没有及时通知用户。同时,还涉嫌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商业上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已经成为行业中的惯例,即使大公司也未能幸免。”

应用偷读用户的“心” 隐私外泄竟“合法”?

很多手机用户不知道的是,位置信息、通讯录、通话记录乃至短信这些信息的“被授权”,“隐藏”在自己下载的几乎每个APP中,即使是知名互联网公司开发的软件也未能幸免。

比如,在手机应用“百度搜索”中,相关的隐私权保护条款和消费者玩起了“躲猫猫”。苹果APP STORE中下载的应用,没有任何隐私条款提示;安卓系统尽管有隐私条款提示,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隐私条款竟“藏”在“用户体验”选项下面,并且在安装时“主动”替用户在“是否接受隐私保护条款”一项上打了勾,这意味着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被同意”了。

上海市百良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金松表示,企业的这种做法让多数消费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动接受和认可了相关条款,没有尊重用户的知情权,还有强迫用户“被选择”之嫌。

更令用户担心还有这样的格式条款:“如第三方同意承担与本公司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本公司有权将用户注册资料提供给第三方。”一旦摊上这样的“霸王条款”,用户的信息面临着“合法外流”的威胁。

在律师看来,用户人数超过5亿的新浪微博,可谓制定信息外流“霸王条款”的“霸中霸”。“协议才六页,陷阱就有十几个。”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指出,《新浪微博服务使用协议》涉嫌侵犯用户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隐私权等五项合法权益。

比如,《新浪微博服务使用协议》6.1项规定称,“新浪有权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单个用户的注册资料,以及用户在使用微博服务时储存在新浪的非公开内容。6.2项又规定,如第三方同意承担与新浪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新浪有权将用户注册资料提供给第三方。”吕琰说,这些规定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