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业协作区,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杨鲁豫指出,济南将积极发挥好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建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制度,搞好产业发展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衔接等重点规划编制,推动区域发展规划一体化。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鼓励济南市企业跨市域协作配套,支持其在经济圈内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布局。实行区域联合招商,发挥济南海关和综合保税区作用,提高通关服务水平。
重点加强与莱芜协作,推动钢铁、汽车等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建设东部先进制造业协作区。
结合“天下第一泉”5A景区建设,加强与泰安协作,统筹大泰山地区保护发展,大力培育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和特色农业,建设南部文化旅游协作区。加强与德州协作,统筹沿黄开发和园区共建,建设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
其中,“济莱协作区”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第一个被明确提出的城际协作区概念, 将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率先崛起的增长极、示范区。
根据规划,济南、莱芜两地将创新推进机制,加快实现“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的“五个同城化”。
其中包括:开通城际公交线路,公交卡两地通用;减免或降低两地间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取消省道通行费。率先实现两市区号统一,取消长途费、漫游费;实现两地广播电视频道交叉落户。推行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实现两市居民自由流动等政策。
此外,还将依托济南“中国软件名城”优势,在莱芜规划建设鲁中软件基地。建立济南综合保税区鲁中(莱芜)保税区。推动济南钢铁产能向莱芜转移,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
“莱芜作为国内重要的钢铁制造基地,在汽车配件、机床配件等领域一直与济南有着紧密的合作。济莱协作区的规划出台后,莱芜可以围绕济南市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契机,紧密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总体竞争力。两城变一城,双方都是受益者。”济南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宏志说。(记者 王倩)
实习编辑:许继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