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千年古盐田:传承与守护

2013-09-01 10:51:52 来源: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千年古盐田:传承与守护

洋浦边防支队官兵帮助盐田居民收盐。(摄影 刘泽云)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新英湾区是一个天然避风的海湾,在这个海湾里,有流传千余年的古盐田和晒盐技艺,被人们称为洋浦最早的“工业”,它的名字叫洋浦千年古盐田。它没有天生丽质和华贵的美貌,它的美朴实而厚重,它有些神奇和神秘,千百年来它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它成了人们眼里一道绝美的风景。

进入盐田村,跃入眼帘的便是那一道道阡陌纵横的古盐田和错落有致、形状各异的古盐槽。时到中午,盐槽里的卤水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散发出一道道刺眼的光芒。汗流浃背的盐工们顶着烈日,用犁耙翻晒着被海水浸泡过的盐泥,还不时地挑着装满卤水的木桶往盐槽里加水……有条不紊地做着祖上留下的这份如诗如画般的产业。和喧闹的开发区相较,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展现在游人眼前的大片盐田,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文物的发掘现场,三三两两的游人,游走在一块块盐田间,时而极目远眺,时而蹲身俯视,探究着盐工们如何将咫尺的海水,“变成”白花花的盐巴。

相传在1200多年前,一群 “煮海为盐”的盐工,从福建蒲田南下,渡过琼州海峡来到这里,傍海而居。他们在无意间发现那片浅滩石头经过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后,留下一些白花花的东西,于是取一点尝尝,咸咸的,这就是盐。原打算在海边支起大锅,架起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再把取不尽的海水一锅锅煮干,然后取出在锅底结成的盐巴,而眼前的盐却是太阳晒出来的,这下可把盐工们乐坏了。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凿石为槽,用以盛放海水,借助烈日暴晒成盐。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工们改进了制盐方法,他们把太阳下晒过的海滩泥放进盐池再浇上海水过滤后,制成卤水,放到盐槽里,这样晒制的咸盐产量大增。当时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曾御书“正德”两字赐给盐田人。

盐田村人无比珍爱祖上传下来的这片基业,并牢牢地恪守祖上规矩。盐田不传外人,只有本村人才能拥有,即使自己不做盐,盐田也不能给外人。因此,千百年过去了,盐田依然如故。

上世纪50年代,曾有人提出把盐田平了,改做渔业。后来盐田人虽然改做了渔业,但是全村人却坚决不让毁掉这片盐田。也许是盐工离开盐田,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最终因为不谙渔业,无法适应海上的生活,盐工们又陆续回到了盐田。在动荡的年代里,盐田人经过艰难地保护,最终还是留下了这片盐田,盐工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近年来洋浦古盐田因为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已经开发为一个集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为一体的旅游景点,这古老的晒盐工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令盐田人没想到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他们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批批规模较大的工厂化盐场的诞生,严重冲击着盐田人固守的古盐田。另一方面,盐是国家统管的物资,盐田村的盐已经是不能随便买卖的商品了,制盐人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他们不知离开了盐田,还能去做什么。

驻守在这里的洋浦边防支队的官兵们,承担起了历史的重托,在此地设立了“爱民固边模范景区”,加强巡逻和监管,保护这里的环境,为后代延续古盐田文化。他们还主动作为,帮助盐田村居民开设了数家有千年古盐田特色的农家乐,以千年古法晒制的阳光海盐为主打纪念品,以盐田特色菜为吸引,带动更多的游客,增加盐田人的经济收入,解决了盐田村人的后顾之忧。正如70多岁的老盐工谭德才所说的“要不是边防官兵帮忙,我们这千年古盐田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了!感谢你们将这里建成爱民固边模范景区,感谢你们让我们看到盐田古技艺传承的希望,我们盐田人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你们。”

(记者 黄一鸣 通讯员 江宇威)

编辑: 宁波 标签: 海南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