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IT频道潘达)日前,工信部出台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为民资开展移动通信业务“开了绿灯”。不仅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传闻将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国美、苏宁两大家电连锁巨头也明确表示将会加入在这一领域的竞争。
而对于移动通信业务对民资的开放,业内观点有褒有贬,虽然在传统运营商之外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仍有不少困难,但像腾讯、国美、苏宁这样的知名企业也拥有自身的优势。另外一方面,民资进入移动通信业的相关政策细则并未出台,所以在这方面的一切猜测都将存疑。
万事开头难
目前,基础网络仍在传统的三大运营商手中,虚拟运营商在开始阶段并不会一帆风顺。就在近日CNNIC发布的互联网报告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2亿,中国超七成网民通过手机上网。
实际上,这样的数字不仅反映了手机在中国的高普及率,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不少一线城市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饱和,而且相当一部分人群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运营商的起步并不容易,遭遇了发展用户难的第一道阻碍。
同时,虚拟运营商依靠单纯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很难生存。SIM卡的价格和手机号等市场争夺的焦点并非未来虚拟运营商的优势,这些资源都牢牢把握在传统三大运营商的手中,所以虚拟运营商若想谋求一席之地,还应该在资费和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