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捞上一死猪崽。
原因1
20公斤以下猪崽无法享受无害化处理补贴
在水库附近居住的养殖户刘江川(化名)说,库中漂浮的死猪,隐藏着太多养殖户的秘密。从2000年开始,病死猪的处理大概分成了三个阶段,90年代末到2000年初这个阶段,水库中的死猪还很少,都是近五年才多起来的,那时候,死猪还有办法上桌,但在政府部门的严查之下,这样的现象逐渐变成了极端个案。
在2005年到2008年,病死猪已难上桌,这些猪会被当作喂鱼的饲料卖给一些养鱼户,喂养一些食腐鱼类,政府很快发现了这种现象,除了制止之外,生猪养殖的保险也逐渐健全,死的大猪基本上都可以接受无害化处理了。但体重低于20公斤的猪崽,是不能上保险的,并且无法享受到无害化处理的补贴。这些死掉的猪崽,成为了河中腐尸的主力军。无害化处理一头35公斤以下的小猪的成本大约40元,养殖户们不愿承担这笔费用,便在夜间随手将猪崽扔进河中,很难被察觉,事实上,在汇入水库的三条河流上都随时会看到猪崽的尸体,只不过这些尸体最终都汇聚到了水库边上,给人一种假象。
原因2
猪崽死亡率高自费处理成本太高
此外,养殖户陈先生还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春秋畜病比较集中的时期,他家的猪崽死亡率差不多可以达到20%,死上一百头猪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全部无害化处理这些死猪,大约要花上5000元以上,这显然要比直接扔进河里麻烦得多。村民说,三四年前,几乎每天都有养鱼的人偷偷将一些死猪捞上来运走,作为免费饲料。而这样的行为也得到了一些住在水库边村民的默许。但近些年,随着管控越来越严格,来捞死猪做饲料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死猪堆积得越来越多,“当死猪的产业链断掉后,问题就出来了。”农业保险公司业内人员表示,以目前的保险价格及猪崽死亡率来计算,20公斤以下的猪崽纳入保险,将使保险公司面临亏损。
【破解之困】
死猪来自哪儿?溯源工作难
邛崃农发局副局长苟明君说,主管部门曾经希望通过生猪佩戴的防疫耳标追查库中漂浮猪崽的源头,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他说,防疫耳标仅能定位到生猪养殖所在的镇,难以具体到养殖户个人。而猪崽在没长到20公斤前是允许买卖的,在买卖之后仍然佩戴原来地方的耳标,这样的溯源工作难以开展。
每年,农发局都会投入大量人力在水库中捞取死猪尸体,在苟明君的办公室中还存有数千份宣传无害化处理死猪的传单,这些传单被要求派发到村,到户,但苟明君认为,仅靠宣传来制止死猪被随意丢弃的现象并不足够,靠制度来完成约束,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猪崽无害化处理已提上日程
邛崃农发局表示,目前,体重低于20公斤的猪崽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补贴已经被提上了日程,但中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保险公司是盈利机构,猪崽的赔偿标准还需要磋商。其次由于四川各地的政策不尽相同,这样的地方性政策无法惠及水库上游地区的养殖户,并不能完全掐断死猪漂入水库的源头。农发局将继续投入人力治理水库中的死猪,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处理过程。华西都市报记者崔燃见习记者王海燕摄影刘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