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汉字听写”激起民间汉字热 专家:适龄引导

2013-10-23 13:58:23 来源:哈尔滨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18日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比赛,历时两个多月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落下帷幕,但其“后效应”仍在持续发酵。两个月来,“小箪”、“穷蹙”、“圩顶”、“荦荦大端”等“难题”的不断出现,令不少平日里大家公认的文化人也自认“文盲”。节目激起了人们对汉字魅力的重新认识,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书写热情。

“汉字听写”激起民间汉字热

近来,每逢周五晚20时,市民江先生和儿子小刚就雷打不动地凑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江先生看到“汗颜”,一半以上的词语没听过,至少70%以上书写不正确,自己平日在儿子眼里“贼有文化”的形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上初二的小刚告诉记者,讨论“汉字听写大会”的题目、展示自己书写的准确率,成了同学们课余的“必修课”。同学们有空就翻字典,专找别人不会的生僻词语相互考,“常胜将军”往往能赢得崇拜目光。

记者采访发现,不仅孩子翻字典学生僻词,不少家长也纷纷买回《现代汉语字典》、《成语词典》、字帖等,不但督促孩子学,自己也练起来。查字典、写汉字成了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有人还将手机的输入方式由拼音改成手写,闲暇时练习、验证自己的汉字书写准确度……

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的张老师认为,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不断下降,提笔忘字十分普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猛补英语,却不重视汉字的学习与书写。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的对汉字的重视,让张老师很开心。

“汉字听写”也有不同声音

但是也有市民提出,孩子一窝蜂地闷头翻字典找生僻字词,考试也考不到几个,根本就是白耽误时间;也有的家长反映,老师加大了学生日常听写难度,考的不是教材生字表里的词,让孩子很挠头;还有一些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留作业,要求家长带孩子一起观看该节目,是不是太早了。

多数低年级家长认为,孩子汉字还不认识几个呢,过早接触生僻词,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古汉语专家:重视汉字文化,适龄进行引导

记者采访了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汉语研究专家、训诂学专家富金壁教授。富教授说,一个人掌握汉字的水平,是其语文修养的重要部分。汉字有数千年的历史,多达七八万个字,目前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3500多个。丰富的字音、字形、字义,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富金壁教授认为,《汉字听写大会》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是全民性的,节目本身对促进汉语、汉字传承,提高全民汉字文化水平,是有益的。考官、专家现场解读,也是一个“电视教学”的过程。

但是富教授表示,汉字文化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初中以上的学生,课本中已经有文言文,学校也提倡阅读四大名著,可以让他们大量、浅近地接触古文名篇,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而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不应超越孩子现有的文化程度,迫使他们去接触过于生僻晦涩的字词,否则就是“揠苗助长”。(记者袁红颖)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汉字文化 次常用字 适龄 汉字书写 家长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