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怎么办之一:上限下限怎么守

2013-07-29 16:04:2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上限是通胀,下限是增长,上限突破了,百姓要骂娘,下限跌穿了,中国难图强。

七、八月份,正是全年最热的季节,但对于履新半年的新一届政府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挑战,却是“压力山大”,能否守住通胀上限和增长下限,大家关心,全球关注。

按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和中央银行家的实践,通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尤其是在物质和服务供应并不短缺之时,若货币供应过多,通胀在所难免。从这一角度观察,下半年要守住3.5%的通胀上限,关键是不要过多、过快地放宽货币政策,尤其是不能总量过于宽松。

从全球来看,随着美国经济并不软弱的复苏,美联储开始着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中期走强已成定局。欧元的情况复杂一些,因为欧盟经济依然低迷,下半年欧洲央行不会主动收紧货币政策,但进一步放松的概率也不大。日本的情况则需高度关注,安倍政府上台后推行的日元量化宽松政策,似乎已在发挥作用,这对于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均构成挑战,但是,中国仍然无须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日本竞争,相反,日本经济进一步复苏所引发的需求增长,对于中国出口地适度增长并不是坏事。

从中国自身来看,央行在7月19日大力推进贷款管制放开,令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虽然存款利率上限尚未完全放开,但通过资金的价格手段(利率)进行资金流向和配置调节,显然是比总量宽松更重要的货币政策取向。虽然有6月份的短暂钱荒警示,但央行非常清楚,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并不缺乏,问题在于流向,而流向可以在基准利率基本不动、但市场利率自行议价的情况下有明显改善。也可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尤其是现在已经实现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央行已经部分解除了动不动就调利率的连带责任,从而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调和微调。

只要总量上的钱管住,不乱放松,推动通胀快速上升的最大变量就控制住了,除非商品和服务供应明显减少,否则通胀很难大幅攀升,即使下半年在一些具体商品门类上有一些季节性供需起伏因素,守住全年通胀3.5%的上限,并不是什么难事。

商品和服务供应会否减少,核心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是否衰退?三驾马车各起什么作用?大家寄予热望的城镇化等新增长动力能否迅速发挥作用?我的答案是谨慎乐观。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下半年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思路和改革方略,近期正初步成型,只待秋季三中全会定盘后,即可从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两会形成完整的执行计划。这就是说,政策性的不确定因素在下半年将变得确定,新一届政府将在继承和消化前任遗产的基础上放手施政,这将极大提升各界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全年守住7%或7.5%的GDP下限不成问题,相应的就业增长水平也不会失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