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1日早8点,“4·20”芦山地震发生24小时后,灾区仍有一些“孤岛”,或交通中断,或音信不通,或电网瘫痪。那里的亲人是否平安?有人被困吗?伤者能得到有效救治吗?吃饭喝水有困难吗?种种担忧萦绕在人们心头。
开路、步行、冲锋舟、直升机……一天多来,新华社记者在灾区现场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水陆空并进,星夜兼程,不遗余力地向“孤岛”挺进,目的只有一个--打通生命线。
路不通,开山劈石
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狭窄的作业面上,推土机、挖掘机发出强烈怒吼,一次次撬动着几吨十几吨的巨石,一次次挥动巨铲横扫障碍,一点点把道路“抠”出来。
--这是清晨记者在前往宝兴的途中见到的情景,而类似场景正在芦山灾区的多条道路同时上演。
抢修的同时余震不断,滚落的石头砰砰地掉在路上,抢修人员笑称“有时‘连滚带爬’才躲过‘一劫’”。
山体垮塌,切断了通往宝兴县城的道路。以最短的时间排除障碍,确保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在“黄金期”快速进入,成了一项生死攸关的重任。中铁隧道公司、四川路桥、武警交通部队……各种力量全力以赴,迅速投入战斗。
华川集团的工人祝志成从20日中午就投入道路抢修,连续奋战一昼夜水米未进。他说:“亲人在里面,我们心里急。”
另一个路段,记者见到了武警交通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暴玉怀。已经连续指挥抢通作业30小时,他声音沙哑:“我恨不得一铲子挖到宝兴县!”
“余震不断、塌方不断是目前最大的障碍,刚刚开通的道路转眼又被掩埋,只能一个点一点地突破。”他说。
与此同时,对“信息孤岛”的通信抢修也在迅速推进。
21日上午,一架军用飞机出现在宝兴上空,一个大包裹空投而下,里头装着中国电信的一套微站、一个油机和两套便携式卫星基站。
11点零6分,宝兴县电信用户终于打出了电话。人们激动地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