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沪面临"医生荒" 持续缺产科、儿科、急诊科等医生

2013-05-27 14:43:06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去年底,上海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启动运行,目的是为了解决郊区居民“看病难”。不料“好事多磨”,新开医院遇上难题:多个科室人手不足,有的科室甚至因招不到人而开不出。据记者了解,医生紧缺在申城各家医院已成普遍现象,产科、儿科、麻醉科、急诊科、病理科等个别科室,甚至遭遇“医生荒”。

新建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根据附近居民需求计划新开儿科,打破 “华山无儿科”传统,但招聘广告贴了数月,仅有四五名应聘者,最后仅1人考试合格被录用;麻醉科医生也还缺一半。院长汪志明坦言,“招聘条件已放宽不少,本想好中选优,后来变成只要符合条件,招进来再培训,即使这样,人手还是远远不足。”地处本市北区的某家新建医院编制250人,实际到岗的只有120余人,其中1/3还是总院分院两头跑。虽然每月都在打招聘广告,但医院负责人说,医生总量还是不足,其中产科只有3个医生,病房只能时开时关;儿科只有5个人,只够开门诊。另有一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因招不到足够的急诊医生,急诊只能“白天开、夜里关”。

市区医院医生也持续短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说,医院年分娩量比十年前翻了不止一倍,可产科医生仅增加10%至20%。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说,十年前科室年门诊量39万人次,如今高达82万人次,医生却不增反减,从100名降至72名,每名医生每天看60至100号,远远超出市卫计委核定的每天30号门诊量。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医生群体付出高昂的健康代价。仅去年1年,申城一家知名产院查出6名中青年员工得了肿瘤;一家三级综合医院也有4名员工“中招”……“医者不能自医”成为残酷现实。

据了解,申城各大医院的骨科、心胸外科等专业因回报率高,医生资源充沛甚至富余,然而“含金量”低、风险大的急诊科、麻醉科、病理科都面临人才断档和流失,“医生荒”极为严峻。中山医院急诊部主任孙湛说,三级医院医生“逃离率”最高的是急诊,中山急诊每年流失四五人,剩下20余名医生轮班应对日均400至500号病人,至少一半休息日要加班,上班时没空上厕所。很多二级医院甚至三级医院,病理科已萎缩至仅有一二人的状态,而且报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理专业人数,连年低于最低配额,“以后谁来做判断疾病的火眼金睛呢?”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儿科 急诊科 产科 产科医生 医生群体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