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他(陈建华)都派人把裁剪好的布料拿过来,还要检查我们做的手套合不合格。每个地方要多少针,多大的针距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合格的就要返工重做。”张燕霞说。
很快,嘉祥的其他手套企业老板们都开始仿效陈的做法,纷纷开发农村加工户。据嘉祥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农村手套加工点达到了700个,覆盖全县85%以上村。这不仅使当地的手套产业分工更加细化,还为当地5万多名村民提供在家务工的条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面对近年来海外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日益增加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陈建华开始担忧他们所拥有的劳动力优势会日渐消失。为此,他开始着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设计和研发水平,发展自主品牌。
2010年,他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嘉祥华兴手套技术服务中心,购置了cad打版系统、检验检测和裁断等先进设备。该中心可进行甲醛、色牢度、防水性能等理化指标的检测,满足手套常规指标检验检测及国外客户的需要,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授予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他的企业已研发出了20多个发明专利,并生产出防高温、防辐射手套的消防专用手套、环卫工人手套、带营养包的救灾应急手套等30多种新产品。
与此同时,他开始注重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去年,该公司针对国内市场研发的“亲谊达”、“笑意达”等自主品牌手套的销售额达400万元。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会突破1000万。
“随着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对像滑雪、登山这样的户外运动追求将明显上升。”陈建华说。他认为这将会给国内的运动手套生产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自中国滑雪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现有300多家大型的滑雪场,滑雪人群300多万人次,预计未来5年内,滑雪人群将突破1000万人次。
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手套产业健康发展,嘉祥县手套产业协会于2006年成立,陈被推选为协会会长。
目前,该协会已吸收了当地101家重点企业为会员单位。每年,协会都会组织手套企业组团参加慕尼黑纺织展、广交会、冬博会等各种国际商贸活动,以扩大嘉祥手套的知名度。
“鉴于目前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运动手套生产专业,缺少标准,我们的技术服务平台向全县700多家手套小老板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服务。”陈说。
面对国际市场他和同行们始终保持良性竞争,并实行信息共享,而不打价格战,他把精力放在怎样提高技术水平,生产出更加富有人性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来。
2007年,该协会制订的滑雪手套行业标准被审定为山东地方行业标准。去年,他们起草的中国滑雪手套行业标准,已在国家经信委立项。
如今,他与他的同行们又在积极配合政府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集生产、研发、展示、交易等为一体的手套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8亿元,将设立科研孵化区、生产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目前,包括陈在内的12家企业都已投资入园。
“我们希望将来嘉祥不仅是外国品牌的代加工区,还能成为世界知名的手套贸易、研发和设计中心。”陈充满信心地说。(记者 : 王倩 摄影 :鞠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