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酿造甜蜜的养蜂人

2013-07-18 16:58:09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采集蜂王浆(royal jelly)很麻烦,每个蜂箱里都有一个蜂板是专门酿制蜂王浆的。陈浩说,只要将蜂板的蜂房朝下,就会产生蜂王浆。每个小巢里就有一个即将长成的蜂王,将一个个小蜂王用镊子夹出来,再将蜂王浆挖出来。每天十多斤蜂王浆要耗费夫妻几个小时的时间。采完蜂王浆的蜂巢板,在每个巢窝里放好幼虫,与蜂箱里已经有蜂王浆的蜂巢板交换,这样过72小时之后又会有蜂王浆。

陈浩一边采集蜂王浆,一边介绍,蜜蜂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蜂蜜,还有花粉、蜂胶、蜂王浆。“这些每一样都是宝呀!”他感叹到。他们夫妻常年野外生活,却从不生病感冒,正是食用这些蜂产品的好处。

“花粉可以美容,蜂胶能治高血脂,蜂王浆可以提高免疫力,蜂蜇了蜂毒是治疗风湿病的好药。好处多了!”妻子争着说 。“你知道吗?养蜂人的寿命都长着呢!”

说到两个在老家的孩子,两人有些失落。8岁的儿子陈家豪,6岁的女儿陈永乐,由奶奶给带着。每年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好在现在打电话方便,妈妈时常给孩子去电话问候。去年夏天,放假了,两个孩子坐火车来济南看望他们。尽管时间只是20多天,很短,却给家庭带来温暖,是最幸福的。 “前几天还说今年暑假还要来济南。”赵然松说,“孩子就盼着放假啦!”

两人吃过简单的午餐又要打蜜,将一个个蜂巢板装在摇蜜机里,转上十几圈,蜜就摇出来了。陈浩拿起一个板来展示,“这里面看上去亮津津的全是蜂蜜,棕色的是蜂胶,黄色的是花粉。”将蜜摇出来,再将花粉分离出来,最后把胶刮下来,还要把蜜蜂乱建的新蜂巢去掉。他们做得非常麻利。

大大的金属桶里随着不断摇动的采蜜机的转动,蜂蜜在不断增多。亮津津、黄灿灿的蜜汁散发着花的香气,一些不听话的蜜蜂飞过来,会落到蜜汁桶里飞不起来,陈浩会用一个小漏勺将它们轻轻捞起来,蜜蜂甩掉身上的蜜汁就飞走了。看着它们劳动的过程,的确是一种享受。

晚上,夫妻俩还要把十几个养蜂板的几万个小蜂窝窝里放进幼虫。

他们的蜂产品,不断会有城里人开车来买,多了会被出口的加工厂收走。

120多箱蜜蜂,每年给夫妻俩带来7-8万元的收益,除去运输及生活成本,每年可以剩下5-6万元。

“这些钱就要用来孝敬父母、养育儿女,给孩子交学费,将来还要给孩子买房子。”陈浩说。“做父母不容易呢!”

傍晚的太阳,金灿灿的,斜照在小树林里,照出陈浩在蜂箱旁忙碌的影子,很美。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流逝,他们夫妻就这样忙碌着,充满着甜蜜。

这里记录的是一家养蜂人的普通生活。

据中国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显示:

中国是世界上养蜂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蜂群数量超过850万群,养蜂从业人员约30多万人,去年蜂蜜产量44.8万吨,居世界首位。蜂产品出口金额为2.72亿美元。中国养蜂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山东、浙江、四川、湖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养蜂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生态产业,每年蜜蜂授粉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要比蜂产品本身效益多达110倍,全国每年通过授粉使油菜、棉花、水果等农作物增产产值达500亿元。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养蜂数量将达到1000万群,蜂蜜产量将达到50万吨。(记者 鞠川江 赵瑞雪)

实习编辑 黄金铮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养蜂 陈浩 济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