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新型城镇化
●推进7个卫星城市建设
●集中力量支持20个小城市的示范建设
●支持80个特色镇的建设
●完成30个乡镇的场镇改造
卫星城市
力推7个
按照中央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以科学规划建设为引领,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快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提升县城建设水平——
与中心城区统筹,推进龙泉驿、温江、新(都)青(白江)、都江堰、双流、新津、郫县七大新型卫星城市建设。以大城市的规模和卫星城的功能定位,重大设施与中心城区统筹布局、统筹实施,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作用,并在圈层融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优化调整县城的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形态,加大县城(大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增加城市人口容量和环境容量,发挥县城连接中心城区、承担中心城区生产力要素扩散,并辐射带动广大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区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人口规模在5万人以上,具有区域性综合服务和城乡社会管理功能”的小城市标准,区(市)县集中力量支持20个小城市的示范建设,为初步形成小城市形态和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区(市)县集中力量,支持80个特色镇的建设,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提炼确定城镇特色定位,力争年底初步形成具有发展优势、展现个性化的城镇风貌。
深化一般场镇改造,力争完成改造项目300个,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30个乡镇的场镇改造和50个示范效应强的林盘整治。继续加大对古镇(村)的投入,加大历史遗迹的修缮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
继续加快“4·20”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年度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主要通道、重要区域,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让新农村变得更加美丽。
第六部分
城市公建配套设施
●完成全市600个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任务
●启动地铁2、9号线行政学院站P+R换乘停车场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31个学校(含幼儿园),建成20个学校(含幼儿园)
公建配套
完成600个
总体目标——
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中心城区公建配套项目建设220余个;完善公建配套监管体系,并向二、三圈层延伸,完成全市600个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任务。
停车场——
加大专业停车场、P+R换乘停车场、老旧院落机械停车场建设的工作力度,开工建设红牌楼、建设北路等专业停车场30余个;启动地铁2、9号线行政学院站P+R换乘停车场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建设锦江区东光小区、青羊区同德社区等老旧院落停车场6个。
学校——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沙河堡南片区幼儿园、粮丰幼儿园、晋阳小学、清波中学等中小学、幼儿园31个,建成保利康桥幼儿园、太平片区幼儿园、苏坡小学、龙潭中学等中小学、幼儿园20个。本报记者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