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苫土房篱笆寨、百褶皮鞋脚上踹、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些都是老东北的真实写照。在即将建成的东北民族民俗馆里,有百余年历史的酒箱、“烟笸箩”、油灯将与市民见面。作为东北首家综合民族民俗馆,从2009年开始筹建,预计本月末正式开馆。
清朝官帽造型的博物馆预计本月末迎客
大大的椭圆形外观,红色砖体“底座”,古朴典雅……您还记得长春世纪广场东南角那个酷似“飞碟”的特殊建筑吗?它就是即将迎客的东北首家综合民族民俗博物馆。
昨日,记者来到东北民族民俗馆,馆长李平正忙着把刚刚征集回来的古代播种农具——“耧犁”放进展区,本月末就将开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一件文物“归位”,他脸上露出笑容。
“博物馆外形是一个清朝官帽的造型,整个展馆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古代和近现代民族为主体,利用实物、图片、模型、标本、音像等资料和形式,展现不同时期主要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李平说,展馆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地上共三层。同时,整个展览分为四个展区,包括古代东北民族民俗展区、近现代东北民族民俗展区、专题陈列展区、长春历史与发展展区。
东北地区12个常住民族民俗集中亮相
经过几年的筹建,东北首家综合民族民俗博物馆预计本月底开馆。那么,这座占地3.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到底有多少看点呢?2万多件文物你又见过多少?昨日,记者提前“探班”,为您打探“官帽”里的故事。
记者走进馆内看到,一楼大厅中央复原的满族农家传统院落已建成,院内摆放着马拉大车、磨盘和猪笼,颇具东北乡村风情。据介绍,地上一层展区为6000平方米,包括东北古代民族民俗和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两大部分。李平馆长说,东北近现代东北民族民俗展区将展出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东北地区12个常住民族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