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国企已经脱胎换骨 2000人能创造20亿利润

2013-04-16 08:49:58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国企发展,市场竞争纯粹企业(新国企 新起点之二:体制篇)

人民日报:国企完成蜕变 创造让国人无比自豪(新国企 新起点之一:布局篇)

本报记者 左 娅

国有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共有约8万人,但总部只有58名员工。如今的国有企业,早已不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国有企业中冶科工集团投资失误,国资委启动了追责程序。如今的国有企业,早已不是“干好干坏都一样”。

国有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每次兼并都采用股权交换的方式。如今的国有企业,正在带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并肩发展、共同致富。

……

今天的国企,已是脱胎换骨的新国企。最重要的标志,是管理体制的改变。

今天的国企,已是市场主体的新国企。很显著的变化,是经营方式的转变。

经过三个阶段的改革,国有企业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提到国有企业,有些人的印象还是“负盈不负亏,政府全兜底”。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的确如此。那时候,国企的特点在“国”——国企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政府部门直接插手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卖给谁、卖多少钱都要上报主管部门决定,赔了赚了都是政府的,对员工没有淘汰机制,亏了钱照样给员工涨工资。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就显得与市场格格不入了。也正是从那时起,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帷幕。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介绍,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其间,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国有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初步分离。

然而,走向市场的国企又暴露出很多新问题——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冗员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成为第二阶段国企管理体制改革的起点。

2000年前后,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撤掉了国有企业头上的政府主管部门,轻工部、纺织部等成了协会,只管行业不管企业。

但新问题又随之产生:主管部门没有了,谁来代表国家管理国企?实际上,对国企而言是走了一个“婆婆”,来了一群“婆婆”:财政部管钱,经贸委管企业生产经营……

“婆婆”太多,企业运营流程十分繁琐,有时上一个小项目,要盖十几个章,常常是项目审批下来了,市场时机也错过了。李荣融回忆,他在企业工作时,就有过两个项目审批8年的经历。人们对国企“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的印象也多是来自那个时期。

“婆婆”太多,却没有人真正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负责。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那时候,谁都可以名正言顺地过问企业内部事务,可一旦企业做坏了,谁都没法承担责任,因为责任说不清楚:到底是管人的没管好、管事的没管好、还是管资产的没管好呢?”

因此,虽然这时国有企业名义上已经和政府部门分离,但是实际上仍然是亏了钱就去找政府,而政府就只好下令银行给企业贷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饺子贷款”:快过年了,企业发不出工资,就向政府伸手,政府就会让银行给企业贷款。

十年前国资委的成立,真正给国有企业“断了奶”。党的十六大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国家和省、市三级国资委成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初步到位,从政府机构设置上真正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这个时候,国有企业的特点向“企”偏重,真正成为了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改革的目标也转向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