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解读潮汕古民居文化:“工”字格局体现中庸

2013-10-12 09:57:17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解读潮汕古民居文化:“工”字格局体现中庸
 

解读潮汕古民居文化:“工”字格局体现中庸

亲仁里祠堂拜亭构架

1989年,韩山师院潮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摄影家蔡海松到汕头庵埠乡下拜访亲戚,忽然意识到潮汕传统民居正面临着严峻局面,他开始拿着相机记录这些老屋。到如今已经过去了24年。很多他曾经用镜头记录下的老屋,已经变了模样,甚至完全不见了。20多年来,蔡海松的脚步穿行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地的乡村。当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时,他又发现:潮汕民居不仅只有金漆木雕,不少建筑本身就是绝佳的艺术品,而且每个细节都充满隐喻,处处留有文化密码。于是他一边走,一边学,一边拍。如今,他的作品被当成研究潮汕民居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材料,被学术界广泛征引。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广州一所大学研究乡土建筑的博士专程拿着他的书请他签名。从民间入庙堂,或许是他最初端起相机时所不曾想到的情形。让我们循着他的脚步,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潮汕传统民居世界吧。

1890年,21岁的陈少白由广州转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后,与好友孙中山成了同学。他们和同校的杨鹤龄、尤列,经常大胆地议论时局、倡言革命。后来他们分别来到日本,成立了兴中会横滨分会,四年之后,陈少白回到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

为了帮孙中山筹措更多的革命经费,陈少白在1919年买下广州联兴码头,并在码头旁边建了一栋楼,用作码头事务所和住宅。因为塔楼临江,水面上映有倒影,故名“塔影”。

塔影楼的主体是四层高约20米的西式洋楼,顶层却是中国传统的四檐滴水塔楼。它四面外墙的面积、窗户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站在不同角度看,样貌相差很大。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陆军部长陈炯明发动兵变,围攻总统府,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上的住宅。孙中山和宋庆龄化妆登上永丰舰。陈少白自愿从中调解,但失败。广州大元帅府下令东征,讨伐陈炯明。之后,陈少白辞职,回到家乡江门隐居。1934年,陈少白胃病恶化,赴北京医治,终因医治无效逝世。当年冬天,他的灵柩在距离塔影楼两公里的天字码头上岸,随后运往家乡安葬。

现在的塔影楼已辟为酒馆,矗立在珠江边,历经百年沧桑,静观潮起潮落。

编辑: 于熙 标签: 古民居 文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