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小区门前欢快跳着广场舞
“现在日子好过,我们得以安享晚年,没事蹦蹦跳跳,心情轻松,对身体也好。”从吉木萨尔镇沙河村搬来的马金兰对记者说道。近日,记者来到吉木萨尔镇北地村农民住宅小区采访,在小区门口,伴着《最炫中国风》的节奏,40多民老太太正在欢欢乐乐跳的广场舞。
行走在小区里,一幢幢楼房错落分布,绿地、停车场、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很多居民楼下都停着私家车。站在北地小区的院子里,老人们正聚集在一起唱曲、闲聊,不远处孩子们在各种健身器材上玩耍打闹,一个环境优美,居民安康,和谐、的美好景象展现记者面前。
北地村党支部书记吕永祥表示,小区不但要解决农民的居住问题,还要让他们过得舒服。“眼下158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室正在装修,2013年内即可投入使用。”
“听说村里要建农民住宅小区,我是第一个赞成的。”北地村村民何开浩告诉记者。建设小区征收了他的土地和房屋,他为什么第一个赞同?当然是有原因的。“住平房,冬天特别不方便。烧煤麻烦,而且不能保证温度,厕所在室外,出去一次冻个半死。住楼房多好啊,通暖通气,干干净净。”何开浩说。
小区建成后,何开浩通过置换拿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和80平方米的门面房,额外还有9万元现金。如今妻子打理商店,何开浩联合几户村民搞蔬菜种植,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今年,我们种了300亩蔬菜,纯收入超过30万元。前不久我们又跟乌鲁木齐北园春批发市场签订了供货合同,明年要把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谈及未来,何开浩信心满满。
北地村党支部书记吕永祥介绍,通过土地房屋置换,失地农民有了住房和门面房,一些人自己开商店,一些人把店铺租出去,就近打工,做到了失地不失业。同时村里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种植,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把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一举两得。
樊志强就是北地村的失地农民。如今他当小区保安,每月上15天班,工资1500元,妻子在县中医医院当保洁员,月工资1600元,再加上店面租金,年收入超过8万元,这在以前是他想也不敢想的。樊志强告诉记者,他的儿子2014年就大学毕业了,日子是越过越有味儿。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城郊农民居住生活条件,2011年,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启动了北地村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工程,计划分四期安置全县9个乡镇1936户农民。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安置农户1224户。
“让吉木萨尔镇的老百姓觉得这块土地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感觉到生活幸福,就是我们的梦想。”吉木萨尔镇的党委书记高立军如是说。(记者 毛卫华 杨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