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多元增收拓展致富路——新疆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多渠道引导帮助职工增收纪实

2014-01-03 14:19:35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2013年我的农机合作社纯收入超过200万元,创办合作社加快了职工增收致富的步伐!”1月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二连职工、五家渠世纪友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爱波盘点刚刚过去一年的收入高兴地合不拢嘴。今年,该场通过引导职工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小城镇建设拉动等等多元增收途径,扩大了职工多元增收空间,职工收入呈现持续增加的喜人态势。

专业合作社引领职工增收

今年37岁的李爱波是该场二连的一名农机户。靠着过硬的作业质量和周到的服务,经过多年的打拼,李爱波创办了该场首家农机合作社-五家渠世纪友诚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5台新型采棉机和12套集播种、中耕、打药配套齐全的农机农具,资产达到1600万元,他的纯收入今年到达200余万元,并解决了连队45个人的就业问题,年发放工资230万元,合作社成为帮助李爱波和职工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近年,为进一步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共青团农场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和引导具有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职工按照“能人牵头,大户入股,整合资源,互助共赢”的原则,成立多主体专业合作社。该场组织农业、农机、畜牧、工会、劳资、工商联、司法等相关部门对合作社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为合作社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法律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帮助合作社贷款1000余万元,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起来。该场退伍军人魏德强创办的沃尔多生猪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纯利润100多万元。先后有11个畜牧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到沃尔多生猪产业专业合作社就业,合作社还被团中央、兵团团委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该场成立的3个农机合作社现有大中型机车、采棉机160台,社员161人,盈利1229万元。该场退伍军人魏德强创办的该场首个生猪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他的合作社年出栏生猪4000余头,实现利润200余万元,社员平均分红“股金”12万元。

目前,该场已组建的8个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涉及种植、畜牧、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入社成员300余人,带动劳动力转移500余人,年增收1500万元。该场通过合作社上接市场、下联职工,有效降低了职工生产经营的风险,拓宽了职工增收渠道,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特色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职工的作用。

土地流转助力职工增收

1月2日,共青团农场四连职工王开文和连队的几名职工一起来到该场招商引资企业新疆西部准噶尔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基地上班。他们在这里工作每月工资有3000余元。眼下,在该场像王开文这样在家门口企业打工增收的职工越来越多。

近年来,共青团农场有效地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优化招商环境,正大集团投资近10亿元的现代畜牧业产业示范项目、绿城集团投资28亿元的波尔多生态酒庄会所示范项目、乡都酒业集团投资6亿元的法式酒堡项目、中粮长城集团投资3.3亿元的葡萄酒厂项目、山东烟台梅卡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新疆梅卡庄园葡萄酒项目、新疆巴斯德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5万吨干红葡萄酒项目等一批项目相继在该场落户、投产,为职工家门口挣钱提供了岗位。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职工收入,该场通过土地流转,有序组织在本地企业打工,拓宽增收渠道。该场八连将3000亩土地流转给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植蟠桃、红枣和风景树木,连队50余名流转土地的职工在该公司和就近的企业务工月收入3000元以上。该场四连在家门口务工挣薪金的职工就有86名,他们月收入3000元左右。像八连、四连职工这样挣“薪金”的职工,该场超过600人。

编辑: 许海峰 标签: 多渠道 纪实 农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