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的效率源于思想转变的程度,群众的认知度取决于务实的工作作风。耐心聆听、换位思考,是贴近民情的前提;依法考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民情民意入了心,责任也就上了肩,也就有了帮扶的方向……”这是福海县阿尔达乡阿尔达村“第一书记”赵升发在住村期间写下的一段感言。
为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和村民各类诉求,从3月初他来到阿尔达乡阿尔达村住村“蹲点”的第一天,便早早在内心有了工作思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理清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困难”三大块内容不是说说而已。
住村的第一天,他便进入到工作角色中,与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开始座谈了解情况。村里有什么活动,他都是亲自参与,他的手机号是公开的,随时可能接到群众反映情况的电话。
住村的前半个月时间,他每日与与工作组成员小张一块开始串百家门,一边帮村民干活,一边了解情况,跟村民商量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全村20名党员以座谈形式,共同探讨村级发展以及整改措施,对今年全村村务管理、村级事务公开征询和研讨……
平日,守村走户,接地气;农忙,入田进地,看生产。针对村里很多村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患,受大忙季节影响,根本顾不上及时去医院就诊。他积极与农十师北屯医院联系,邀请到神经内科、普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6名医技精湛的专家,来到阿尔达乡卫生院开展上门义诊活动,村里的150多名群众免费接受了各项常规检查。
在与村上党员、群众聊天中得知,村里渠道、涵洞需要清淤和疏通时,在掌握详细情况后,他主动联系包联单位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帮扶资金8万元,对全村2个片区2000余耕地的渠道清淤,对村级办公室等进行了维修。
进入秋收时,村民王兴学家种植的60亩打瓜,由于缺少劳动力,资金拮据无力雇工的实际,他第一时间向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汇报后,2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自带干粮,来到王兴学一家的地里帮助收摘打瓜,为老王节省了人工开支近3000元。
“每天到田间地头或晒场已成了必须流程,在和村民交流不同农作物的收成情况中,向他们学习些农活知识,同时力所能及的动动手,帮帮忙,切实帮着解决些实际困难。”赵升发如是的说。
“多关注,并做好农产品市场收购,帮助村民们卖出好价格……”一心想着群众的他,几个月的住村生活,他了解的基层情况比村干部还多还透,村民老远见到他,都会围上来打招呼。
住村半年多时间,村里村外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创业意见的村民闫孝江如愿的建起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扶的贫困户不仅树立了生活自信,也有了自己的就业岗位;村级办公室换然一新,还购置了文化娱乐设施,进一步完善了村文化阵地建设,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同时,建立健全乡村干部和包村干部“承诺式”工作机制,干部以主动承办、代办和协办村民反映的涉及生活生产的各类诉求,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
如今,他和村干部们仍在努力,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办成一件件好事、实事,温暖村民的“心田”。(通讯员 胡玉萍)
实习编辑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