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一名汉族告到法院,虽然开庭时法官给我专门安排了翻译,但翻译的一部分话我还是听不懂,糊里糊涂地胜诉了。这次我当原告没给我安排翻译,但开庭时汉族主审法官讲的维语我也都听懂了,这次胜诉我胜得明明白白,他们这样审判我服气,这样子办案我们老百姓喜欢!”这是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维吾尔族农民艾某近日诉章某债务纠纷案胜诉后,给亲戚们的一番告白。
据了解,在今年初相继开展的“作风建设巩固年”“司法作风转变年”和廉洁教育活动中,阿克苏市人民法院深入乡(镇)村、基层社区开展“司法需求”问卷调查和自查自纠活动,了解到近两年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诉讼案件增幅明显,该院办理此类案件时急缺庭审翻译,而当事人一方雇用法律业务翻译也十分困难,造成庭审中当事人一方与主审法官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影响“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普法效果,继而导致个别此类案件的败诉当事人由庭审翻译问题引发不满和积怨,接着上访、重复访和缠房、闹访,影响民族团结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经过全面调研和反复会商,该院秉承“围绕民生、换位思考”的理念,积极推行“双语庭”审理方式。聘请专家对全院干警 “双语”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并结合审判业务技能和群众工作水平,从中优选了6名法官(3民3汉)组成“双语庭”,专门审理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的诉讼案件,在案件调解、审判的各个工作环节,基本实现两种语言的同步交流、翻译、沟通,方便当事人双方准确理解和明白承办法官的庭审语言、办案流程等从业规范,也确保两种文字法律文书的统一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当事人胜败皆服、案结事了。截至8月20日,该院“双语庭”依法办结此类“双语”案件148件,顺利实现“零”上访、“零”投诉。在被问及双语庭工作感受时,“目前来看,我们这个办法的实效还是很不错的,但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双语能力,不断满足老百姓的司法需求,努力让群众满意”,该院“双语庭”法官时更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