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摄影雷远东话题互动读者拨打96111:带盲母去天安门,了她心愿
那年重阳节,双腿患病的他拄着双拐,带着失明的母亲,一步一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完成了母亲一生的心愿……提起咱爸妈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在滔滔不绝中有笑有泪。为父母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父母做过什么让您意想不到、又很抓狂的事?在哪一个瞬间,您突然发现父母真老了?昨日,华西都市报征集的三个热点互动话题见报后,许多读者纷纷联系本报,通过热线、微博等方式,讲述了关于父母的感动。互动方式
如果您对以上的三个话题感兴趣,希望您告诉我们心中的答案,如果您有故事要讲,对至亲有话要说,也可以联系我们。
本报从今日起,通过微博、网站、热线与您专题互动。您可以通过拨打华西都市报传媒呼叫中心96111热线,或者私信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也可登录华西都市网(www.huaxi100.com),讲述您心中的故事。读者讲述
66岁市民肖德铨:母亲把城墙摸了几遍
“失明的母亲在天安门城楼上,把墙上的图案摸了一遍又一遍。”讲起当年的画面,今年66岁的成都市民肖德铨声音颤抖。为了完成失明母亲“去一次北京”的心愿,1989年,双腿患病拄着拐的肖德铨,带着母亲上了北去的火车。重阳节那天,登上天安门城楼。虽然看不见,母亲还是四处寻摸,激动得嘴角颤动。3年后,母亲含笑离世。“母亲梦圆了,我没有遗憾了。”肖德铨说。
河北人张志刚:爸妈怨我离家太远
河北人张志刚知道,对于自己当初的决定,爸妈虽没表面反对,但心里不是滋味。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找到一份政府部门的工作,轻松,还能常回家,爸妈很满意。不长时间后,一直对法律感兴趣的他,经过考虑后选择辞职,报考了四川大学法律专业的研究生。现在,虽然儿子已稳定在成都,又从事着喜欢的律师职业,张爸爸仍然不时皱眉,“忙起来没日没夜,离家又这么远。”
成都市民余炼:母亲拽着栏杆才能上楼
时光流逝,父母的老去不可避免,家住成都东怡街的余炼对此感慨很深。母亲大半辈子都十分硬朗,聊天说话思维很清晰,走路不比小姑娘慢多少。父母家住2楼,以前母亲上下楼都稳稳当当,从没用人扶过。几年前的早上,余炼看到买菜回来的母亲步伐有些蹒跚,上楼时不经意地拽了两次栏杆。这几年,母亲每次上楼拽栏杆的次数越来越多,“现在不拽几乎都迈不上台阶。”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