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比去年多了两三成,收入自然也是跟着涨了!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晚上七点多了,离南京市中心约35公里的江宁区横溪街道前石塘村,40多岁的张晓玲仍忙着给前来游玩的客人烧菜。
张晓玲告诉记者,“十一”黄金周以来,生意好得很,根本忙不过来。
传统旅游景区拥挤不堪,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甚至成了不少游客的首选。这让越来越多中国农民从黄金周中分到了真金白银。
张晓玲所在的村子只是近年来当地新增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约5年前,前石塘村还只是苏皖边界的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那时的张晓玲在街道打工,每年纯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而现在这个村子里半数以上人家办起了农家乐,10万元的年收入,对于一户家庭来说并不算高。
中国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支撑着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楼上楼下10桌左右全部坐满了,再来客人只能提前预订了!”张晓玲对记者说。
在南京、昆明、宁波等地,一些受欢迎的农家乐旅游目的地,也开始变得“一座难求”。据宁波市农办预测,国庆7天长假,全市上规模“农家乐”游客接待量将有望超过150万人次,“爆满”成为当地农家乐的普遍现象。
目前,众多地方正兴建更多的农家乐项目、推介特色乡村旅游。天津市汉沽街道就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新建、提升、改造近百个农家乐、渔家乐项目。
一些地方政府还在积极推动市民和乡村旅游的对接,南京市今年开通多条旅游专线,让更多市民不必依赖私家车就能走进乡村。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农民借此参与并“分享”黄金周。
“十一”黄金周不仅是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民们赚钱的好时机,也让众多在外打工的农民有了除春节外另一个回乡团聚的长假。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乡村进入城市打工,但其家人却留在乡村。
张晓玲的丈夫在南京一家企业上班,农家乐的生意则由妻子和父母在家打理,趁着7天假期,他回乡与家人团聚,顺便帮助家人打理家里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