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提醒公众关注砷中毒对健康的危害]
[中国众多城市遭遇臭氧污染困扰]" />
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对每一口地下水井进行监测极其困难
8月中旬,刚从云南弥渡县回到沈阳的孙贵范,没过几天便乘坐飞机到瑞士。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几乎走遍全国,进行砷危害研究。在苏黎世瑞士联邦政府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科学》杂志的“东家” 美国科学促进会专门为瑞士、中国、西班牙三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中国的地下水砷污染》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一期《科学》杂志的封面,用的就是一张“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
去往发布会的路上,孙贵范还对在弥渡县见到的情景历历在目。因为水源缺乏,当地老百姓不得不使用附近的温泉水,而那种水含砷浓度较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居民开始大规模使用管井(也称手压井)汲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通过手压井抽出来的很可能是受砷污染的地下水。”孙贵范介绍说,“由于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砷很容易从地下岩层中溶到水里。”世界卫生组织目前给出的地下水砷含量的推荐值是每升水含砷0.01毫克,长期饮用的地下水若超过这个值,就会造成砷的危害。
吴智强所在的村子,全村人口229人,出现砷中毒的村民占到十分之一。据村支书介绍,像吴智强等三四个人是最严重的,已经基本丧失劳动力。
据相关研究,长期摄入砷,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手掌和足底角化过度、肝病、损害心血管和肾功能。“最严重的是癌症。”孙贵范说,“砷是国际癌症组织确认的第一类人类致癌物,这就是全球关注它的重要原因。”
瑞士的那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三国研究人员历时4年的研究成果。在文章提供的一份“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中,新疆、内蒙古、山西等地被涂成表示较为严重的深红色和黄色。
除此之外,一些过去被排除在外和未知的高风险地区也被标注出来,包括辽宁西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江淮地区、四川中部,以及甘肃的黑河盆地等区域。北京个别地区也存在风险。
而早在论文发布4个月前,美国马里兰大学巴郡分校化学博士周景就发微博称,有除砷技术快10年了,就缺国家发布的数据。她还特别强调:“最欢迎这类信息!没数据,让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从2001年到2005年,卫生部组织全国地方病研究单位对国内44.5万口水井进行了砷污染监测,但这还不到总量的八分之一,若要全部完成估计还需20年的时间。正如《科学》杂志副主编尼克·温金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的,“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对每一口地下水井进行监测是极其困难的”。
2009年,中、瑞、西三国的科学家开始合作,试图以一种新的模型来预测中国地下水砷浓度的高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