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崇拜
尽管超高层建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各地建设高楼已是拔地而起,数量惊人。除了长沙的“天空之城”在建外,上海的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也在紧张施工,而深圳平安总部也正在建设。
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20的高楼中,10座在中国。加上在建的高楼,到2014年,全球排名前20高楼,中国将独揽13座。而据《摩天城市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在中国,5年之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是现在美国总数的4倍,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如果地方建设高楼能够产生效益,建造也未尝不可,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表示,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以为靠多建造高楼来带动地方发展,“这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南京大学商学院宋颂兴表示,政府兴趣所在,互相攀比,才会有这么多高楼在建,这要不得。宋颂兴表示,从民生和实际发展角度来看,这种风气也非常不好,跟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不合拍”。
宋颂兴表示,虽然建高楼的时候,可能会为地方的GDP带来比较快的发展,但从市场的经济角度来看,往往大楼越高,成本越高,后期维护等问题会不断涌现。他认为,政府在推动高楼建设的时候容易,但是如何跟城市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很难了。
高楼魔咒?
与第一高楼相伴,还有所谓的魔咒效应。
巴克莱房地产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曾表示,一个国家若突然爆发兴建摩天高楼和其他类型高层建筑的热潮,则预示着金融危机正在逼近。
劳伦斯称,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在1930年完工,帝国大厦在1931年落成并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都恰好与“大萧条”发生的时间一致。而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和芝加哥希尔斯大厦落成,成为了1974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预兆。1997年,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接棒帝国大厦成为世界第一高楼,随后便爆发了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再往后,2010年完工的迪拜塔新晋成为世界第一高楼。这恰好与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一致。劳伦斯还表示,兴建摩天高楼和其他类型高层建筑一般始于容易获得大量资金的狂热期,但通常都“最终陷入衰退”。
真的会是这样么?孙立坚认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是高楼只是新技术的载体,建设多高是技术的体现,这和市场存在的泡沫,引发金融危机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说法更多的可能是哗众取宠。
宋颂兴表示,过多建设高楼推高了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不能面对高楼头脑发热,不理智地建设过多高楼,这常常是走下坡路的开始,这在其他国家也是有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