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专家称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频率 远低于正常人

2013-08-02 09:39:56 来源:北京晨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问道

应确定首诊医院责任制

对于近来频频发生的精神病人行凶事件,作为刑事法律专家的洪道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无论是刑法还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都是案发后的一种事后救济,目前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避免精神病人犯罪,做到提前预防。”

洪道德认为,最好通过行政立法的方式,确定精神病人首诊医院的责任制。“精神病医疗部门应当对病人的暴力倾向和程度作出评估,按照病情,区分‘需留院治疗’、‘加强监护’以及‘适当注意观察’等几个层次,从而方便防范。”洪道德说。

此外,对于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洪道德则建议参照其他国家的一些模式,即从法律上规定监护人的责任义务,对于明知被监护人有精神病而故意隐瞒拒不送医,甚至阻挠送医的人员,如果因此造成社会危害或其他重大损失,则应对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此外,对于严重失职的监护人,通过评估后,可以考虑剥夺其监护权,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基层政府部门将精神病人送医治疗。

应关怀和包容精神病患

王绍礼认为,一个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控体系应包括提供急性期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恢复社会功能治疗的康复机构以及提供精神病服务的社区机构。在环环相扣的防控体系中,急性期患者能及时门诊、住院治疗,稳定期患者能得到康复训练,出院的患者有人管理;对居家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指导其服药和康复训练;而对患者的监护人也要进行精神卫生和看护知识培训。他说,“通过系统管理,患者就能保持病情相对稳定,肇事肇祸的潜在危害就会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患者肇事肇祸的风险关进笼子里。”

郑毅也强调,目前人们对精神病人缺乏应有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歧视并不给予其平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而病患自身和家属多数也因强烈的病耻感而不敢及时医治,最终导致精神病患病情恶化,直至危害家庭和社会。另一方面,已经治愈的精神病患也难以再度回归社会,人们往往透过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建议,尤其对于未能入院的精神病人,家庭、社区应在其治疗、恢复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功效,“最根本的还要靠大家意识上的转变和进步来逐渐改善这些方面,人们对于精神病患应该有更多的关怀和包容。”(策划 王彬 记者 何欣 李庭煊 实习记者 铁瑾)

实习编辑:段咪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