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清】小时候的玉清,漫长的夜最让她心惊胆战。6岁时父亲伤残在床,8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为防止父亲轻生,晚上小玉清的手总是牢牢地抓着父亲的手,小小的温暖让父亲慢慢走出阴影。如今的玉清,已为人妇,但仍将父亲带在身边悉心照顾,他们,已然幸福。
【张庆兰】身高只有1.36米的张庆兰,有一颗顶天立地的心。公婆卧床不起,她悉心照料;残疾丈夫、小叔子因病去世,妯娌离家出走,她为家里仅有的两个孩子撑起一片天。她坚强乐观,让这个残缺的家充满了爱与希望。
【张秀梅】在三合村刘家窑,张秀梅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和活雷锋。她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公公婆婆,使公婆成为活得最开心的老寿星;别人需要帮助,她从不推辞,她言传身教,为他人作出表率,而她的家庭也多次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张桂兰】一个家庭,四个病人,两个孩子,张桂兰自进了这个家门起,就一直操劳着。婆婆年迈体弱,大伯哥右腿严重残疾,小叔子高位截瘫智力有问题,后来连丈夫也患了胃糜烂。17年来,张桂兰对这个家不离不弃,精打细算,面对命运,她咬牙坚持并行走至今。
【张淑珍】张淑珍嫁进婆家,幸福的生活只过了两年,命运就给了她接二连三的打击:身患糖尿病的公公又患上脑血栓,婆婆也患上了糖尿病,接着丈夫经营货车又赔了钱,过年家中只剩200元,她又狠心卖了自己的嫁妆。7年来,她任劳任怨从未抱怨,用行动证明了“80后”的善良与坚韧。
【张耀华】当年轻的妻子不幸瘫痪,张耀华不离不弃,39年来,爱和责任让他悉心守护在妻子身边,照顾起居,鼓励她培养兴趣,变着样地哄她开心。为了妻子,他还婉拒了其他姑娘的爱意。15330个日日夜夜,张耀华用行动诠释了人间真情。
【李彬】已为医生的他曾经一身戎装,纵横疆场,荣立二等战功。和平年代,19年来他坚持“寻亲计划”,先后找到16个烈士家庭,认了18个“爸妈”,用行动和真情温暖了这些痛失儿女的老人,代牺牲的战友尽孝。
【李正磊】 11年,对妻子的爱让李正磊创造了一个“致癌”神话。2002年李正磊的妻子由脑癌中期转为晚期,回家保守治疗期间,煎药烧坏的锅不知多少,耗用的中药材更是不计其数,这种爱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妻子的病情日益好转,丈夫的不离不弃让两个深爱的人继续在人生的路上并肩行走。
【李桥妹】 “养育之恩比天大,我一定会照顾兄弟们一辈子”,在养父母走后,李桥妹的这句承诺一直坚持到两个患有先天性软骨症的兄弟安然离开人世。为了他们,他放弃了“铁饭碗”的打工机会,但也正是他的悉心照料,使两个兄弟多活了20多年,他用真情回报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李惠云】谁都不知道母亲的爱有多深,迸发的母爱力量有多大。8年来,李惠云每天都会背着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儿子上楼、下楼、上学、放学,从小学直至大学,连男人背着都费劲的儿子,李惠云却能背动,这是迸发的母爱,更是一个母亲爱的坚守。
【汪苏艳】汪苏艳,一个失去了丈夫的柔弱女子,在西北异乡,面对耳聋的公公,眼盲的婆婆,一个智障、一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两个小叔子,毅然挑起照顾一家人生活的重担,用无言而深沉的爱诠释了中华孝道美德。
【秀容】秀容,多年来侍奉年迈多病的父母、照看两个瘫痪在床的弟弟、供女读书,承担农活和一切家务。丈夫因不堪重负离开,她却用全部心血操持起一个虽然贫寒却充满人间至爱的家庭,使它沐浴着希望的阳光。
【苏玉双】苏玉双,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学生。儿时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了严重癫痫病。从8岁起,她就承担一切农活和家务。2012年,她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诠释着“百善孝为先”。
【苏金兰】苏金兰,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居民,她精心照顾残疾儿女和手受伤不能干重活的丈夫,不离不弃。更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毅力,把多年残疾的儿子培育成为一名世界特奥冠军,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邵帅】邵帅,1997年出生,父母离异,小小年纪的他主动休学照顾患白血病的妈妈,勇敢地捐献骨髓,挽救了妈妈的生命,描绘了一幅新时代“捐髓救母”的孝行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民族“孝老爱亲”优良传统的真谛。
【邵天英】邵天英,贵州一名小学教师,对患病丈夫细心守护,不离不弃,丈夫去世后,一边打零工还清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一边精心照顾年幼的女儿和多病的公公、婆婆,为孝敬公婆不惜守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