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以来运送的第11车,每车大约装50万尾,再有3车,今年放流的700万尾鱼苗就全部运完了。”7月26日凌晨,在由西宁开往刚察的重型卡车上,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技术员刘祥告诉记者。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俗称“湟鱼”,2004年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为了救护青海湖裸鲤资源,2002年起,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开始人工增殖放流裸鲤。
“每年5-8月,青海湖裸鲤开始溯河产卵,我们会在沙柳河、泉吉河采集亲鱼受精卵,在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站进行人工孵化。”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站副站长俞录贤26日告诉记者。
俞录贤介绍,今年已完成亲鱼受精卵采集工作,共采集近1800万粒,截至目前,已孵化出裸鲤“水花”鱼苗约800万尾,预计全年孵化裸鲤“水花”鱼苗约1200万尾。“受精率和孵化率均约80%。”
据介绍,孵出的“水花”鱼苗经过半个月的培育后,将被运输到西宁市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淡水池塘培育一年,于次年6-8月按原河道进行放流。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柴长凯介绍,今年该中心已人工增殖放流约550万尾1+龄青海湖裸鲤鱼苗,8月底前,还将有150万尾鱼苗陆续被放生。“预计全年人工增殖放流裸鲤鱼苗数量不低于700万尾。”
监测数据显示,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的蕴藏量为2596吨;201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的蕴藏量为3.3万吨。10年翻了近13倍。
据了解,2012年,有关专家评估了2002年至2012年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渔业资源、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总体效果,得出增殖放流对青海湖渔业资源的贡献率达22.3%。(记者 赵帅)
实习生 杨白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