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三个博士一个硕士的固定场所之一就是动漫书屋,喜欢动画和他们的年龄和学历无关。
我们耳熟能详的好莱坞动画电影人物,诸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还有蝙蝠侠,都是由漫画衍生到大银幕的,不论续集多么狗尾续貂都有亿万观众买账。
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动漫图书和动画片的文化输出广泛而深远,虽然日本漫画《海贼王》已经出了700多集依然没有大结局,但全球粉丝还在痴痴地追看。
昨天,一位眼巴巴等着《怪兽大学》来华公映的影迷说:好莱坞动画不光拍给小朋友,他的目标观众群是上至99岁,下至刚会走。虽然夸张了点,但不能否认很多人在看《功夫熊猫》、《花木兰》、《狮子王》、《疯狂原始人》的过程中灵光乍现:原来动画片也可以这么拍。这就是动画的魅力,也是中国动画缺少的那么点魅力——老少通吃。
凭借“喜羊羊”系列发家的黄伟明今年推出了《开心超人》,他说要做小朋友、大朋友都爱看的电影。黄伟明的话传递出国产动画未来发展的一个努力的方向,即老少皆宜。
和去年相比,国产动画的票房和数量都呈增长趋势,而这种蓬勃的势头并不代表国产动画作品本身进步了,票房高主要还是得益于整个国产电影市场的崛起,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电影院。如果不是孩子拖着大人去看“喜羊羊”,有几个大人愿意自己去看呢?动画片为谁拍,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一声不响地拿中国元素赚中国观众的钱,想想就让人觉得窝火。不是我们没有题材、没有看点,而是想不到、做不出。最近几年,越是面向“低幼”观众的动画电影越赚钱,这些小孩看热闹,大人昏昏欲睡的作品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感叹于梦工厂、皮克斯等动画团队精湛的制作能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孔不入的英雄主义、家庭第一位的情怀,却忽略了我们本民族千百年来的精华,不用踏破铁鞋,一部《西游记》就能满足亿万观众“致童年”的心,关键是创意与制作。
从“小手拉大手”赚票房,到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国产动画片势必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与阵痛,如今经济都提倡转型了,作为文化形态的电影也该与时俱进“转型升级”,不然真被市场淘汰了。
实习记者:毛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