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迎来“及时雨”
新政策对“小老板”们是大利好,上海将抓紧研究相关配套细则和长效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昨天提出要进一步公平税负,8月1日起暂免部分小微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尽快落实政策,抓紧研究相关配套细则和长效机制,进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不断扩大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这是一个重要利好
关键时候“帮一把”,今天的小微企业就可能成长为明天的“巨无霸”。沪上一些小微企业主也纷纷表示,这是一个重要利好,有利于自身的壮大发展。而部分遭遇经营难题的企业更是认为,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将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
上海郊区奉贤的“小老板”们得知消息后兴奋地称是“大热天里送来了清凉”。据了解,奉贤非公企业有9万多家,其中民营企业7万多户,民营中小企业户数一直保持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5%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和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均在50%左右,可以说是数万“小老板”们撑起了半边天。随着生产成本的攀高,民营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虽然奉贤在沪郊率先成立了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并发展了好几家小企业贷款公司,但微小企业还是很难进入银行体系,一般都靠亲戚朋友凑钱来小本经营,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对微小企业来说,就是“及时雨”。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共有各类法人企业38.11万户,其中中小微型企业37.96万家,占比99.61%,比2011年净增1.88万家。中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数增长1.88%,营业总收入增长1.92%,实收资本总额增长37.7%。
政府部门:降低企业发展门槛
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表示,这项政策体现了国家结构性减税的思路,通过降低门槛和“阳光”普照,来争取扶持更多小微企业。对不少创业型、科技型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些企业往往在创立之初都非常困难,税收上的减免优惠,可以让这些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帮助他们迸发出创业的活力。而对于一些谋生型企业来说,虽然他们在规模上很难做大,但依然吸收了大量的就业。在经济前景尚未明朗的现在,税收上的减免优惠有助于这些企业坚定发展信心。今年上海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涉及中小企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预计全年各类服务活动多达1050项。同时,上海致力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迄今符合标准的企业数量逾千家。就在上月初,上海举行首届国际中小企业精品展,把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推向前台与市场、金融机构对接。
作为小微企业的登记注册窗口和重要管理部门,市工商局表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也有利于带动就业,解决民生问题。市工商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在登记制度上突破创新,支持创业就业。据介绍,市工商局多年前就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一系列措施。2009年起推出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今年将持续加强小微企业“零首付”的推广,把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大张江”地区。此外,今年3月,结合上海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市工商局又推出了具体的28条贯彻实施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并免除从设立、变更到年检的所有工商行政管理费用。
金山区经委介绍,金山民营企业户数已超过10万,其中符合这次国家扶持政策的微小企业也有一定比例。前一阵,小企业们正在为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犯愁,甚至有些小老板们因雇不起员工而改行回去种地,这次新政策的出台对这些微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大利好。
相关机构:将拓宽服务覆盖面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积极为企业外贸提供便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服务支持小微企业2.2万家,增长112.7%,占公司支持企业总数的58.3%;支持小微企业实现出口金额186.8亿美元,信用保险项下支持企业获得融资1300多亿元,大部分为小微企业所得,极大程度解决了出口小微企业“有单无力接”的难题。今后将拓宽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小微外贸企业的服务范围。(记者 张晓鸣 陈韶旭 薄小波 徐晶卉)
实习生 杨白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