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3年秋季高考落下大幕。今年本市在试卷形式、答题方式等考务要求上有不少调整。那么对于这些考试新规,以及新一年新试题,考生感受如何?
地理首现分叉题,早有攻略
市教育考试院透露,今年高考题型新特点之一,地理课目综合分析题最后一道大题采用“分叉”形式,即试题分为A/B两组,分别对应拓展型课程部分中的任选模块一和任选模块二。考生在作答此部分时,须先在答题纸反面作答边框上方填涂选模块“A”,或选模块“B”识别框。如对两个识别框全部填涂或不填涂,则评卷时作不得分处理。
不少考生理解,这一新要求可以帮助自己扬长避短,按照兴趣和强项答题。考前复习阶段,中学地理老师已提醒学生注意,并在模拟考中实战演练。华理大附中的考生涂同学坦承,高中老师对此早有准备,在复习迎考时“主攻”的就是A组考题,主要是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内容,而B组考题则有关旅游方面。
长试卷变试题册,考生有小提议
今年,本市高考另一项“动作”,即一改沿用多年的长试卷,以试题册形式提供给考生。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改变是在本市征询学生、学校等多方意见下做出的,做成试题册,试卷的印刷、运输、保管等环节更加安全高效,考生使用时也可方便些。
昨天走出考场,来自上师大附中的考生小周说,与从前一大张试卷相比,试题册作答时前后翻卷的“动静”小了不少,让考场里变得更为安静。她还有一个心得:拿到试题册后,不像原先的整张试卷,容易马上翻看到其后的“大题目”,造成心理压力。在复兴高级中学考试的学生小沈说,“不用翻来翻去折来折去,一页一页慢慢做,很笃定,可以有效杜绝‘漏做’。”
不过,也有考生提出小建议,由于英语试卷中长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包含题干和选项,所占篇幅不小,在试题册上可能形成“跨页”布局,在答题时回看文本不够方便,排版时可以进一步完善。
数学难度还算平稳,并未超纲
在试题区分度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尽力确保其连年处于较稳定的水平。然而每年考完,对“难不难”的关注在所难免,数学科目尤其明显。
7日数学考试结束,有的考生神情轻松,也有考生、包括一些理科考生感觉“难”。“第22题、23题,这最后两道大题,不知如何下手”,一些考生说,以往在解答最后两道证明题时,即使推算不出结果,还能靠“步骤”得几分,可是今年的题目,自己“不知从何下手”。
究竟难不难呢?对此数学老师的感觉是“还算平稳,并未超纲。”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数学高级教师说,今年是二期课改全面铺开后的第5年高考,学生早已适应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变化。一些考生认为题目“新面孔”多,是因为数学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在审题上出现了问题。
一位往年曾参与数学卷命题的数学特级教师说,上海历年高考数学卷,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反对题海战术是命题组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有老师提倡“捷径教学”,比如让学生用排除法、特殊值法等推敲解题。“捷径教学,或者从题型出发,训练学生大量做题,这样的重复劳动虽然有助于提高解题水平,但重复劳动可能会扼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创造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一些数学学科教研员建议,数学学科是“一环套一环”,基础打牢最重要,“不要只会解某几种类型的难题,应该多变换思路,掌握一些数学分析和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