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史上最难"?专家切莫"数据恐慌"

2013-05-13 17:12:00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连日来,高校学子就业签约率成为焦点,街头巷尾热议“史上最难”、“不足三成”。本市一位高校就业负责人直言,关注签约率有助于激励学子“适当紧张”,更好地把握机会。但这同样需要科学、理性地解读认识,否则可能形成“数据恐慌”,对推进就业反成掣肘。

一看数据

就业去向出现新变化

复旦、财大、上大等本市多所高校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包含就业、出国、读研等数据在内的签约率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以复旦为例,今年共有2891位本科应届毕业生,目前已落实去向1763人;应届研究生总人数4876人,目前落实去向3042人,签约率均超过六成以上,用招办负责人刘金华的话来说,“跟去年差不多”。该校经济学院本科生签约率在85%—90%,三年制硕士生签约率为89%。

但再往深处追问,也有变化。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蔡晓月透露,以往不少硕士研究生非投行不去,今年由于来招聘的证券公司、投行岗位大幅减少,应届毕业硕士生选择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岗位较多。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王佩华表示,理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没有很大变化,而文科毕业生受到一定影响,学校正通过“三支一扶”等多种项目加以推进。

二看节奏

5月起签约率“爬陡坡”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多场高考填报志愿的校园咨询活动中,“签约率”、“就业率”成为高三家长口中的热词。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的招生咨询会上,来自徐汇区的王先生问老师,“听说今年签约率不到三成,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你就直接告诉我,学校哪个专业就业形势最好,我们就报哪个!”

专家指出,一所高校的签约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字,变动也有其节奏。一般而言,从就业启动的9至10月份到来年三四月份,往往增长缓慢,5月起开始“爬陡坡”,几乎每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这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一,不少同学虽然已经有了一个或多个就业意向,但还是希望找到更好的;其二,毕业生中半数以上是外地生源,若有同学想留沪工作,需在五六月份前递交包含就业单位在内的“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办理户口申请”相关材料,也就必须在此前签约确定单位。

因此,考生家长也无需为一个阶段的“小数值”签约率过度紧张。在选择专业时若要考虑未来就业,莫以一时之冷热为方向,不妨更多结合考生自身兴趣,从国家宏观中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中判断。

三看心态

切勿纠结“史上最难”

在就签约率、就业形势进行采访时,不少应届毕业生看法迥异。有的自身和身边同学都求职顺利,直言“还好”,也有人至今还没拿到理想的Offer,连呼“困难”。

与此同时,当“签约率”被强光聚焦时,高校开始如履薄冰。一位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目前学校就业情况后,反复说,“有的专业现在签约率暂时较低的情况,千万别写哦,否则招生招不到了。”

业内人士指出,与其为一个随时动态变化的整体性数字过度纠结,各方不如沉下心来,积极应对。其实,这个“最难”还真“有待商榷”——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600万人,较前一年一下子多出了50万人,同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那个4年前的“寒冬”,在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平稳度过。

对签约率的数据解读,不能仅停留在对于绝对值高低的盲目喜忧,而应细致分析。高校可据此完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榫头”,应届毕业生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甚至就连在校大学生,也不妨向师兄师姐们了解情况,及时完善自己的学习深造计划。

实习编辑:李培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毕业生 就业 数据恐慌 上海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