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在各种消费场所大行其道 新华社供图
环保大过天,环保袋飞满天
“限塑令”并未杜绝塑料袋,反而引发环保袋泛滥及不重复使用,造成更严重的“不环保”
6月17日是我国首个“全国低碳日”,自2008年6月1日颁布“限塑令”至今已经五年多了,环保袋全面渗透市民的日常生活:超市销售、商业派发、抽奖奖品、会议纪念,环保袋的身影随处可见。你是否养成了出门带上环保袋的习惯?你家中是否有一摞用不上的环保袋?环保袋是“环保”还是浪费已经成了无法绕开的新问题。
环保袋泛滥成新浪费
佛山市民吴小姐在家中整理出一大堆环保袋,足足有二十多个。“买东西也发,住酒店也发,就是在街上逛逛也能收到做广告的环保袋。”吴小姐坦言,这些环保袋中使用过的也不过两三个,大多是堆放在家中的各个角落里,“丢了可惜,给人也没人要,甚至连做垃圾袋都不好用。”
记者来到佛山某家大型超市,发现结账处多数市民都自备了环保袋,环保袋上几乎都印着银行、商家、品牌的logo。记者随机询问一些市民,大部分人都与吴小姐一样,曾经收到过许多用于广告的环保袋,但很多时候都是用一两次就扔在家里。有一位没有带环保袋的市民则选择在超市购买一个。“想着反正以后可以继续用,虽然比塑料袋贵,但也不吃亏。”这位市民告诉记者,并不是家中没有环保袋,而是不会特意放在包里,临时购物可能会买个大塑料袋,甚至会再购买一个专门的环保袋。
相比去超市购物的市民大多还怀有自带环保袋的好现象,服饰鞋包、化妆品等商家则仍然在免费提供购物袋。这些购物袋质量比较好,多是纸袋或者布袋,但几乎没有顾客表示会在购物时再次使用这些袋子。
环保袋并不完全“环保”
记者从佛山一些环保袋定制厂家了解到,目前环保袋从材质上来看,有无纺布袋、帆布袋、纸袋、尼龙袋等多种。其中无纺布环保袋的成本一般在每个0.5-3.5元,而帆布环保袋的成本要达到每个3-12元。有厂家透露,一般商家倾向于选择成本低廉的无纺布环保袋用于广告派发,有的还需要在无纺布袋子外面覆盖一层有图案的胶质。
据了解,无纺布又称不织布,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如果置于室外经自然分解,最长要90天,置于室内则在8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无任何遗留物质,被称为“新一代环保材料”,但有网友反映在燃烧时也会有很刺鼻的气味。
致力于环保科技研究和公众环境教育的NGO组织——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无纺布是不是真的环保,NGO组织以前做过讨论,支持者认为其可重复利用算是环保材料,反对者认为其在自然环境下并不容易降解,至今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制作过程同样要耗费成本,如果使用率低、抛弃率高,那同样不环保。
袋子重复使用才环保
你是否还记得,在塑料袋远没有泛滥的日子里,人们习惯拿着旧衣服改制的布袋上街购物,习惯拿着网兜装水果,习惯拿着竹篮早起买菜,甚至用荷叶包生鲜食物、用报纸包瓜子糖果。
“现在大家习惯于把购物布袋称为环保袋,其实只有重复用的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环保袋。”李力指出,现在一方面商家派发环保袋过于泛滥,另一方面有不少人“见了袋子就收”,主要是受到了“免费”诱惑。
另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院的陈立雯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环保袋的生产、印刷等过程都会影响环境,甚至比生产一个塑料袋更大,环保袋之所以环保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重复使用。”陈立雯告诉记者,她每天坚持用布袋子买菜,虽然相比塑料袋更容易弄脏弄湿,但只要在漂洗衣服后的水中简单搓洗就很容易清洁。
环保袋的泛滥会不会引发新浪费?李力认为,浪费不浪费是有指标的,一个人占用了过多的资源就是浪费,“我们提倡少用或不用包装袋,现在很多人还是缺乏环保意识,什么时候环保袋成了购物的必需品,真正替代了塑料袋,推广它的环保目的才算是达到了”。(记者李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