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在民族血脉的传承下重构精神家园

2014-02-27 14:21:20 来源:《陕西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编者按

3月1日,本报长篇通讯《生命因美丽而绽放》刊发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在新时期关于道德、诚信和信仰的思考。当传统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精神支柱逐渐被人们模糊、淡化,而新的价值理想又处于塑造和构建之中的时候,现代人精神上的家园和道德上的回归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创造了中华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代中国所面临着的诸多挑战、隐忧、甚至危机!今后10年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实现改革突围、发展突围、治理突围以及文化突围将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实现持续的和谐、幸福和发展,还要靠内在的文化推动,要靠精神家园的维系和支撑。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传统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精神支柱逐渐被模糊、淡化,而新的价值理想又处于塑造和建构之中,这就导致人们精神上出现了种种的焦虑、迷茫和不适。这不仅影响了我国整体国民素能的提升,而且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阻力。重构“属我”的精神家园,迫在眉睫!

重构“属我”的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悠久文化的底蕴,重塑中华新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曾对中国传统社会治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学注重个人修养和个人境界的提升,并从培育个人修养出发而达到对家、国的治理,这一路径选择造就了传统中国几千年稳固的社会结构。儒学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改造,也使得它在传统社会中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持久的生命力。儒学曾成功地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转化,使之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传统文化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是需要后人不断批判地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比如,在传统社会中儒学教化下的淳朴民风、君子之风,等等,是当代社会极为匮乏的。传统士大夫那种高举远蹈的心态、洒脱通达的境界;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和境界,在今天已经逐渐变得匮乏了。一些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地去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去激活传统文化中崇尚仁义、公而忘私的精神,加强道德行为规范的建设。在这方面,政府是大有作为的。历史上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科举制选拔了一大批道德素养很高的官员,作为百姓心中的道德楷模,他们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官德不彰,民风难淳,我们今天的官员,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倡导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又要谨慎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边界,当心败坏公信力。政府和官员要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起到家长、先锋作用,积极塑造人们向善的社会心态和文化氛围。

此外,今天儒学对于重构当代中国的精神家园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批判地吸收、继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国学一路受到人们的热捧。学国学固然是好事,值得提倡,但我们同时要警惕,奠定中华民族当代复兴的精神基础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依靠传统文化的光复就能做到的。传统社会正在离我们远去,根植于传统社会的那个精神家园也必然离我们远去。在传统社会精神家园离去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将中华文化中的国粹传承下来,重构真正属于我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重构“属我”的精神家园,在与西方文明兼容并包中体现中华文明价值

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首先是由西方发动并促成的。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在抵抗西方入侵的过程中被迫开启的,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不断实现的。西方文明中一些真正符合人性的价值观正在为我们所吸收,比如它们对个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少有的,值得我们去学习。人们真正幸福的生活,不仅仅应该体现在物质的富裕上,更应该体现在个人人格的尊严上。当然,营造一种良性的心态文化绝非一件易事,非一朝一夕之功。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发生在中国的世界性问题、人类本身的问题。凡是人类文明中一切优秀的东西,都应该成为在当代建构“属我”精神家园的有效资源。黑格尔曾说道:“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这可谓是我们当代人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重构“属我”的精神家园,可能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而应该是今天全人类的事情。正如费孝通先生概括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多样共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只有好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塑造和引导一种文化,真正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达到对国民性的改造。我们的文化体制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更不可能回到传统中去,而只有结合我们的实际,在批判性地借鉴人类既有经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二十世纪开始,斯宾格勒、汤因比等不少西方大哲就开始在反思西方文明,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意识到了西方文明的危机,而且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中国。而当代的中国,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吸取西方文明的基础上真正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才有前途和未来。建构“属我”的精神家园,并以此改造国民性,才能持久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作者单位: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