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华人华侨在澳洲的奋斗史——砥砺百年融入主流

2014-01-29 14:13:10 来源:文汇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悉尼 唐人街牌楼下埋藏着“时间囊”

久负盛名的悉尼唐人街自南向北,用脚丈量不过短短150余步。这条街从无到有,由衰到兴,漫长的历史在这里积淀,细细研读,每一步似乎都走得很沉重。

唐人街正对着“城市市场”(CityMarket)的南头,竖立着一座绿瓦红棂、玲珑标致的中国式牌楼,牌楼上的横额写着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四海一家”,内侧横匾是“澳中友善”。

曾筱龙先生受悉尼“网上唐人街”总裁唐国琳先生的邀请,来为我们讲述悉尼唐人街的前世今生。他指着牌楼笑道:“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和悉尼的老华侨们一起造的。”回顾历史,曾筱龙颇有些“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的意味,悉尼唐人街的变迁从他口中娓娓道出。

华人推动改造德信街

悉尼最早的唐人街在岩石区,和市内的码头相连。后来,许多华人开始移向金宝街和贝尔街,因为这里接近菜市场,方便居住和经商﹑种菜﹑养鱼﹑从事手工制造业。而与之比邻的德信街则成了仓储运输、搬运工歇脚的场所,久而久之汇集了不少人气。

1920年,德信街成为华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当时这里大部分是货仓,围栏内多存储着香蕉、番茄等水果蔬菜。零星的几家餐馆是工人们填饱肚子的场所,食物非常简单,卫生状况非常差。”曾筱龙说。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生意规模的扩大,菜市场搬迁至距离市中心较远的物流中心。一时间,人声鼎沸的德信街寂静了下来,只有空空的货仓。但当地华人对这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区域充满感情,面对衰败的景象,他们很是伤感,改造店铺和街道的呼声日益高涨。

那时,身为建筑师的曾筱龙想起了不远处马丁广场的“蜕变”,自从马丁广场被改成步行街,原本脏乱的路面变得非常整洁,德信街是不是能借鉴?与当地政府磋商后,曾筱龙和老街坊们立下规定:德信街白天可以开车,晚上则变成名符其实的步行街,他们还在街口立了一个新牌楼的模型,实地考察效果。

“这一方案立即得到了众多华人的支持和肯定,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当即下决心彻底改造路面、建立真牌楼。”曾筱龙说,华人们很快开始为唐人街的改造募捐。

为了充分展示中国元素,华人们决定在街面铺设花岗岩,而牌楼的木材、油漆等都从中国进口。如此一来,花费着实不小。曾筱龙对当时的困难仍然记忆深刻:“华人的生意规模都不大,自发掏钱做这个工程并不容易。更难的是说服政府,因为下水道等地下设施都属于市政建设,必须由政府出钱,而这方面的投入才是街道改造的重头。”据粗略估算,唐人街的改造,华人团体每出1澳元,政府就要出9澳元。

于是,曾筱龙不仅要负责牌楼的设计,还要在政府与商铺老板之间斡旋。他和几个在此经商时间最久的杂货店老板一起成立了“美化德信街委员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每一家商铺做工作,并利用自己和“政府官员关系熟络”的优势,积极推动改造工程。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唐人街 1980年 大伯公 华人华侨 华侨华人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