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聚焦全球时事,解读中国外交。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外交讲坛》,本期讲坛由中国日报网和新浪网进行联合网络直播。G20金融峰会4月2日将在伦敦举行,世界各国的元首将讨论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问题。当地时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首次会面,本期外交讲坛我们将为您解读首次“胡奥会”。
以下是访谈摘要:
【中国日报网】:再回到刚刚结束的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会面上,双方在这次会上都强调了一点,就是双方要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以应对全球金融海啸。在前不久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要建立一种新的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方面由奥巴马本人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他认为这个没有必要。王大使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这下一个事情。
【王嵎生】:分析这个事情以前,必须要把这个背景搞清楚。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决定,美元是国际支付和储备的单位,但那个时候是跟黄金挂钩的。一美元等于多少盎司黄金。后来到了7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越来越不行了,美元钻了个空子跟黄金脱钩了,但美元仍然是国际结算和储备的单位,但是不能跟黄金挂钩了。
【中国日报网】:这种变化是不是说对美元的制衡因素消失了?
【王嵎生】:你问得很好。这种变化就决定了美国可以有很大的随意性,只要增加印刷一千亿美元、两千亿美元它就可以决定了,因此它(美国)就可以利用这个手段转嫁危机。
【中国日报网】:这种情况在以前美元跟黄金挂钩的时候是很难的。
【王嵎生】:对,美元的升值、贬值都意味着别的国家的外汇美元储备缩水,或者本国的货币缩水,它可以转嫁危机,增加自己的财富。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为什么奥巴马这次反应这么强烈呢?自己亲自出来那么迅速地回应。美元的霸主地位是美国在国际上霸权的基础。
【中国日报网】:这个霸主地位体现在美国可以不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可以有很大随意性地来操纵这个金融市场。
【王嵎生】:对。我不是金融学家,但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我亲身经历,我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我知道一些情况。美国有一个长期的噩梦,它最怕美元以外的欧元或日元起来,形成在世界上“三元鼎立”的局面。
【中国日报网】:在1997年是不是存在这种可能呢?
【王嵎生】:那个时候在美国看来,是存在这种危险。当时有一个例子,我当时在APEC担任高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第二天,日本的代表就来找我,他说:“王大使,你们不也是反对美元霸主地位吗,我们现在提出亚洲货币基金,这个有利于反对美元霸主地位,中国怎么没有积极地响应呢?”他们很积极地要搞以日元为基础的货币,他会见我以后不到一刻钟,美国大使就来电话,(他)知道消息了,就讲,王大使我知道日本大使刚才找你了,他也想搞以日元为基础的亚洲货币基金,我们美国希望中国千万不要支持他们,你们可以用任何办法解决金融危机,但是不要搞以日元为基础的货币。我深有体会,我不是搞金融的,我也体会出这个矛盾的深刻性。
【中国日报网】:美国人非常担心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王嵎生】:但是这个挑战没有出现,但欧元的诞生对它是一个挑战。现在周小川提出了这个问题。
【杨成绪】: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补充。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像王大使刚刚讲的,日本想建立以日元为基础的亚洲货币。正在这个时候,我随同一个代表团访问美国,在美国见到了基辛格,那天基辛格兴致非常高,一见面就和我们的代表团说,我很高兴,刚刚听到一个消息,中国决定不支持日本建立以日元为基础的亚洲货币。他说,我认为这是中国领导人一个重要的决策,有利于发展和巩固美中关系。我觉得美国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十分看重。
那个年代的时候,它就警惕,不管是欧元还是日元会作为一个在美元之外的货币的出现。
【王嵎生】:他说的这个事跟我说的事几乎发生在同时。其实中国并没有公开讲过不支持日元,只是对日本的建议我们并没有迅速积极地反应。但日本人就理解为中国不积极,美国人就理解为中国不支持。
周小川提出这个以后,奥巴马亲自立即反应,我想应该从两方面看待这个反应。
第一,首先要看到他要坚决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担心出现欧元储备挑战美元的地位。
另外一方面看,他同时还说,我们美元是很坚挺的。大家都知道,在这以前,美联储要印一千亿美金卖国债,因为美国政府是不能印钞票的,钞票是美联储印的。全世界都担心美元要贬值,那个时候股票都下降了。所以他现在讲美元坚挺,周小川这篇文章客观上就起了对美元的制约作用。美国要想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一会儿升、一会儿降,让它不坚挺,那美元可能就面临非常脆弱的地位。
所以从这个方面看,他的讲话反应了我们的表态,客观上至少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就不能不考虑,如果你随便地一会儿升、一会儿降,按照你的利益,不顾别人的话,大家会群起而攻之。
【中国日报网】:就是美元在占便宜的时候,也要履行更多的职责。
【王嵎生】:我觉得周小川的讲话在一定意义上也要求美国,美国不是说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吗?其实(负责任的打过)这个对所有国家都适用。
周小川的文章也就是告诉美国,你要做负责任的大国,你是超级大国,更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周小川的文章有人说是挑战美元,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是他确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谈一谈。
第一,周小川提出国际货币储备,第一,反应了时代的变迁。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大面积兴起,正在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加速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美国的力量相对被削弱了,反映了这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还按照老的办法搞是不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些是很不合理的制度,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有一票否决权,世界银行就规定行长必须是美国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必须是欧洲人。
【中国日报网】:王大使,在您的观察中,中国想要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王嵎生】:我觉得应该是公平、公正,但是我们也不是牟私利,我们也讲道理,因此我们还要包容、有序。
所谓包容,美国和欧洲有美元、欧元,也要照顾到它们的利益;有序就是有渐进性。所以胡主席这次又重申这八个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另外还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诉求,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也不多。现在美国也说了,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但是速度太慢。
原来是2013年完成,现在提前到2011年。有人说很难,很复杂,这个我们要承认,是相当难,相当复杂的。有人说美国取代英国,就是美元代替英镑花了50年,超过它以后又花了50年,才变成现在的统治地位。现在(如果有货币要)取代美元也至少要50年。这种变化已经开始了,但我觉得说50年过分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