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由中国日报网站主办、新浪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外交讲坛》第五期节目聚焦胡锦涛主席正在访问的西亚国家——沙特阿拉伯。前中国驻沙特大使郑达庸、吴思科2月12日做客中国日报网,解读中沙关系。以下是直播要点。
[中国日报网]:我们现在从时空角度分析中沙关系史,作为东亚和西亚的两个文明古国,中沙在古代的时候是不是就有非常紧密的互动和非常紧密的联系?
[郑达庸]:据我了解,在伊斯兰创教时期,就是7世纪1400多年之前,沙特穆罕默德的弟子也在中国传教,在福建泉州商人也来,包括郑和下西洋,我们在历史上跟沙特阿拉伯半岛,跟海湾国家就很有联系。在宗教上来讲历史就更长了,在沙特每年大约都有200多万世界的穆斯林到那里去朝圣,我们也有伊斯兰教徒到那去。
[中国日报网]:这个数字是多少?
[郑达庸]:现在每年已经有1万多了,数字相当大,还包括不一定在朝觐时期去的,还有平常时候去的。主要时期去朝觐的现在有1万多。包尔汗在1956年的时候,那时候还很少。我们曾经率朝觐团去过,现在已经有1万多了。
[吴思科]:在长期交往中间,沙特就意识到中国是尊重别人的制度和文化,同时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在50年代,由周恩来总理当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亚非地区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沙特这样的国家都是很了解的,所以对我们的这种外交政策他是非常赞赏,也是非常放心的。
我当时在那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跟阿卜杜拉谈双边的石油领域合作的问题,阿卜杜拉当时对我讲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沙特需要对外面进行合作,但是我跟中国合作我觉得放心,因为是兄弟,跟中国合作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他这种感情的流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注意到昨天胡锦涛主席在沙特的访问,阿卜杜拉国王跟他会谈的时候又提到这一条,沙特跟中国是兄弟国家。大家都知道,伊斯兰国家之间都称兄弟国家,其他国家都称友好国家,他把中国称为兄弟国家,感情上意味又进了一步。向他之前所讲的,中国是可靠的朋友,我愿意与中国发展多领域的合作。胡锦涛主席也说过,中沙是可以相互信赖的朋友,是可以广泛合作的伙伴。这样一种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也是双边发展关系很重要的基础。
[中国日报网]:沙特王室认为中沙像兄弟一样。
[吴思科]:对。
[中国日报网]:郑大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沙特对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及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有什么样的表态?
[郑达庸]:我们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个成功在沙特包括王室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看到了。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沙特的影响非常大,我接触到的王室亲王和社会上的朋友,譬如我们的领袖邓小平在沙特是具有很高的声望的。我记得他们讲,他们就对比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垮了台的社会主义,他说你们邓小平领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学习《资本论》,按照中国的情况利用这个学说作为手段,目的是让广大的老百姓生活富裕,国力增强,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苏联是恰恰相反,他利用国家的发展来达到共产主义所谓的《资本论》的目的,但是《资本论》的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是邓小平根据它的理论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他们非常欣赏。
我记得在1997年2月份,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时候,在沙特引起很大的反响,当时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主席会长率领一个团正在沙特访问,他们会谈的时候第一天,商会主席就让大家起立,静默一分钟,我们悼念世界的伟人、中国的伟大领袖邓小平先生的逝世,我们原来并没有这个节目,人家主动提出来了,而且我们在下面谈的时候,他们就谈邓小平的伟大在哪,我们听邓小平领袖讲过,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他说我们理解这一点,所谓革命,革命就是要流血的,我们理解的革命就是一个妇女生孩子,一个新生儿生出来必须要流血的。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新生儿是什么,就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用流血的代价得到了今天的巨大辉煌和成就。
比如我们香港的回归,他们也非常赞赏,他说我们没有在历史上听说过没有费一枪一弹就把自己的领土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这是邓小平领袖伟大的决策,就感觉到邓小平领袖体现了东方民族的智慧。刚才吴大使也谈了,现在的阿卜杜拉国王就跟我谈这个问题,沙特和中国都是亚洲国家,我们都是东方民族,都是东方文化,所以我们的友谊是有共同语言的,而且是永远的友谊,不是暂时的友谊。所以我们是诚信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