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2 官僚主义
脱离群众“政绩观”扭曲
在各地的民主生活会上,自我剖析官僚主义方面的问题时,反映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至少13地反映出这样的苗头。
比如青海提出“基层观念比较淡薄、联系群众不密切、公仆意识树得不牢、维护群众利益不够有力”;重庆提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解决不力”、“对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重视不够”;安徽坦陈“做群众工作怕麻烦、图省事,解决群众诉求抓得不够紧,纠正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不够及时有力,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北京提出“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等热点问题研究解决不够”。
挖掘原因时,福建、河北、浙江三地提出了“政绩观”扭曲的问题。比如河北开门见山指出官员政绩观存在偏差,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浙江承认“在发展观、政绩观上还存在错位的地方”。
>>专家点评
须用制度降住“官老爷”
“官老爷”作风就会造成脱离群众和基层。2000年的农业社会都是官僚体系,因此要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必须下功夫。现实中我们见了太多的唯我独尊、狂妄主观的为官者的形象。分析原因,这跟权力制度关系有关。权力是唯上的,导致“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扭曲的政绩观让部分官员一心想着讨好领导,他不关心不了解社情民意、对下不负责任也没有办法奈何他。要改变这种官老爷作风,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让那些“唯上”的人吃苦头,真正实现用老百姓的满意度去检验一个干部的好坏。同时必须加强各级各类的监督,管住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