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老百姓很关心“告状难、打官司难”,广大网民也很关注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请问王厅长,贵省目前有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难题?
王文海:很欣慰广大网友知道法律援助制度,关注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通俗地说就是国家出钱出力帮助困难群众打官司,困难群众不用掏一分钱。作为一项利民惠民的好制度,我们始终把法律援助作为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不遗余力地抓紧抓好、做大做优。2010年4月,司法部在我省召开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时,部领导和全国同行对河南的法律援助工作褒扬有加,认为我们在经费保障不是最好、人员投入不是最多的情况下,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几年,法律援助工作越做越好,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服务品牌,口碑越来越好。为了维护困难群众利益,厅党委始终把法律援助作为全系统的重中之重来谋划、来用力。
2008年,我们提出了“应援尽援”的法律援助工作目标,就是让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全部得到援助,不让一名群众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这个目标提出来后,全省各地开始降低门槛,由于河南人口基数大,将近一亿人,这样我们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群众一下子增加了将近一倍。为解决经费不足的难题,我们多方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现在法律援助办案经费逐年增加,初步满足“应援尽援”的需要。目前河南全省有40%的群众都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也就是说4000万困难群众在需要法律援助时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为方便老百姓申请法律援助,我们采取了多种便民利民措施。早在2009年,全省就开通了统一的“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从去年开始实行专业律师值班,星期天也不休息,全天候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我们打造了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受理网络:一是在省、市、县都有法律援助接待室,全部设在临街一层,大部分都在城市的闹市区或中心地段。二是省、市、县的法院设有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全省所有的司法所和部分律师事务所设有法律援助受理点,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武装部设有法律援助工作站,绝大部分村或社区设有法律援助联络员,群众想咨询、申请法律援助非常方便。
我们还针对河南是农民工大省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特殊政策。比如,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实行“绿色通道”,一律给予援助,不设任何附加条件。为了打破法律援助的地域限制,帮助在外地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我们牵头组织建立了农民工省际协作机制,由农民工原籍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与务工地的法律援助机构联系、协调,解决了农民工异地申请法律援助的难题。
这两年,我们又在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上进行了探索,如开展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为维护军人军属权益作了大量工作,得到了济南军区政治部的肯定,也引起了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关注。去年,我们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在多地公安看守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在公安、检察环节为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还有一些是老百姓看不见的工作我们也在做,比如法律援助舆情分析,我们把在法律援助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同期办理的案件和群众咨询的问题,按类型和性质进行汇总分析后写成舆情分析报告,送达省、市、县领导参阅。这项工作我们2011年就开始系统地做了,省领导对舆情分析报告很重视,对我们送上去的报告也多次批示,直接解决了一些影响涉及面较广的事项。这也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