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5亿元怎么花?解析中央财政资金民生投向

2009-03-07 16:49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6方面的民生支出为7284.63亿元。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这是首次将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支出单独作了反映,是今年预算报告的一个重要突破。”

这笔约7285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怎么花?根据预算安排,这笔钱将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6方面。

1980.61亿元: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1980.61亿元,增长23.9%。

——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安排662.5亿元,增长16.1%;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安排补助资金57.7亿元,增长44.9%,支持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

——继续支持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并逐步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安排补助资金45亿元,增长115.3%。

——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国家助学贷款补贴经费240亿元。

——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安排高等教育支出502.55亿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说,“这笔钱花得是地方,花得值。”

1180.56亿元:推动医改惠及百姓

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顽症,医改启动在即。根据预算安排,2009年中央财政将大力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支出安排1180.56亿元,增长近四成。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全部达到人均80元,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304亿元。

——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安排补助资金64.5亿元。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建设2.9万所乡镇卫生院和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安排补助资金165.3亿元。

——安排补助资金246亿元,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支持地方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总经理任沁新说,“加大投入,推动医改,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2930.49亿元:健全社会保障“安全网”

加强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当前困难、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930.49亿元,增长17.6%。

——分别按月人均15元、10元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安排补助资金540.8亿元,增长48.9%。

——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等7570多万困难群众,春节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安排资金100亿元。

——按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安排补助资金1392.41亿元。

——适时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包括调标补助在内安排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175.12亿元。

420亿元:“促就业”资金高增近七成

就业是民生之本。根据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增长66.7%。

预算报告中介绍说,今年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在农林水利等政府公共投资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中央财政将加大就业援助,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和受灾地区劳动力就业,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政策扶持。

与此同时,今年还将实施促进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促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我国的就业问题空前凸显。”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常平集团董事长陈忠孝说,“这次采取诸多财税举措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可谓是找准了一个重大症结所在。”

493亿元: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百姓住房,政府大事。为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中央财政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493.01亿元,增长171%。

预算报告中说,今年将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主要以实物方式,结合发放租赁补贴,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以及8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

与此同时,今年还将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

279.75亿元:以文化支出开拓消费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诸多行业遭受严重冲击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却逆势增长,成为经济下滑中的“一抹亮色”。

在这个背景下,扶持文化事业发展,其意义又有了新拓展。财政预算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拓展消费领域”,这无疑将有助于经济发展。

根据安排,中央财政文化支出将安排279.75亿元,增长10.7%。支持免费开放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推动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支持推进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发展文化产业。

“越是经济上遭遇困难,人们越需要文化滋养。”来自上海的身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叶惠贤代表说,必须抓住其中蕴涵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机遇,使文化消费成为“寒冬中的暖流”。

编辑:富文佳 来源:

 
图说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