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特别强调,“要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公共服务,提升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和督促‘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属地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与东道国共同发展,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协定谈判,为扩大双向投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表示,中国医疗改革开展至今已四年,成绩显著,但进一步改革的空间仍很大,挑战多,任务艰巨。在公立改革方面,长期形成的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医院过分追求利益,医患冲突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布局不合理、盲目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葛延风指出,从财政体制来看,现在中央和地方在医疗卫生领域财权和事权关系,对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有较大影响,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对于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中国经济改革不管是设计和执行都会很困难,能不能执行下去,一方面需要民众的支持推动,另一方面需要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吴敬琏表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今后向什么方向走的问题已经做出了回答,就是坚持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然而确定目标只是改革三部曲的第一步,确定目标后要制定重点改革的方案和路线图,然后克服必然存在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把各种改革落到实处。“改革路线图一般是在每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上讨论,因此在明年或者更晚一些时候,我们就可以全面地推进改革。”
一些参加论坛的国外学者也对中国改革发表了看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体制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体制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国有企业、银行、公务员、大学每个背后都是庞大的既得利益,改革还是非常不容易,美国、日本都在改革,不容易都是因为既得利益。他说,“体制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体制创新也是最大的红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C D )秘书长古利亚援引该组织研究报告称,当下中国应减少土地出让金收入水平,房产税方面则以稳健为主,长期再做改革。古利亚认为,目前地方政府过多依赖于转移支付,必须“朝前看”,改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税收分享机制,以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