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保障民生:向更高水平再出发

2013-02-28 08:46:22 来源:经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保障民生:向更高水平再出发

保障民生:向更高水平再出发

新年伊始,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全国各地展开,从北京、浙江、河南到陕西、贵州、广东、深圳,相继出台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深圳月最低工资提高至1600元,领跑全国。此外,天津、江西、安徽、甘肃、辽宁等省市也明确表示将适时“接棒”。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民生问题都成为会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和往年一样,包括上调最低工资、增加劳动者收入在内,社会保障、安居就业、求学就医等民生话题,在今年两会前依旧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们期待着从两会上传来更多的民生利好政策。

过去几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仅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例,作为促进分配公平的民生举措,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近3年年均增长21.8%。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城乡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至今已有13亿人参保,基本医保已覆盖96%的人群;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截至去年10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超过7亿人。

国际舆论盛赞: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宏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少有的艰难而又坚定的改革实践。

根据人民网今年全国两会调查,热度排行榜上“社会保障”继续高居榜首,其他被关注的“热词”依次为反腐倡廉、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医疗改革、稳定物价、食品药品安全、法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国防建设。民生“热词”占了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金、医保报销何时能随迁到子女居住的城市?一样退休在家,养老金为什么差别大,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取消?保障房的质量和小区配套谁来负责?……有网友这样留言:我的期望就是打车不拒载,吃什么都放心。

改革开放30多年,百姓的民生诉求早已从追求温饱,向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的诉求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民生诉求也全面升级。这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需要全面应对的重要挑战。

前不久,贵州农妇杨能芬因患尘肺病在四川就医,10岁男孩胡镓豪独自照顾母亲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后续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不少人觉得,小镓豪“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不可复制。其实,他踏上的“希望之岸”并不是偶然、临时搭建的堤岸,而是已经建立的制度框架。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已有6省区制订出台实施方案。这对于有重病患者的家庭,尤其是贫病交加的困难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