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能辨别主人声音
昨天,机器人“脑”的表演从舒缓轻柔到快速精准,显示了其完成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Aldebaran Robotics公司上海世博会项目经理梅爱玲表示,这也是机器人第一次在艺术领域达到饱含情感并与观众产生共鸣的高度。
说起机器人“脑”(Nao)的命名,梅爱玲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总裁是个“中国通”,“他熟悉中国,也懂得不少中文,‘脑’就是此前开发这款机器人的时候,他用中文命名的。”梅爱玲介绍,与日本馆拉小提琴的机器人不同,机器人“脑”功能更多样,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的动作、任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机器人像电脑一样,可以更换程序,根据不同的程序,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机器人“脑”会听、会说、会看,还能与其他机器人互相交流。据介绍,“脑”配备了四个安装在头部的语言分析系统,可以识别一组预定义的词汇,接受某种特定的声音,“它能辨别出‘主人’的声音,能根据主人的指令完成任务。”工程人员介绍,“脑”还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程序,它能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种语言向大家打招呼,并进行一定的交流。
法国馆的机器人昨天从早到晚进行了四次表演。梅爱玲介绍,机器人“脑”下一次在法国馆的演出要等到7月14日。
“脑”会做家务照顾人
据悉,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这次为上海世博会带来了20多个机器人“脑”,除了法国馆的20个小机器人,还有3个放在浦西园区的罗阿大区案例馆,每天可以给游客做些小型表演。
据了解,机器人“脑”的成本从1000欧元到12000欧元。目前,已开发的700个“脑”销售到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100多个在中国,主要是高校和实验室购买作为研究工具,包括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至于“脑”将来会怎样发展?梅爱玲表示,今后,机器人将会更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帮助照顾老人、照顾病人,甚至做些家务,等等。
现在“脑”已经具备了多种艺术和游戏功能,技术人员正在全力开发控制软件,“将来,消费者只要购买一款‘脑’机器人外壳,就像买电脑一样,然后可以从公司购买不同的控制软件,更换软件,就能赋予‘脑’新的功能和任务。” 梅爱玲表示。
“脑”(Nao)的功能
“脑”会听。“脑”配备了四个安装在头部的语言分析系统,可以识别一组预定义的词汇。
“脑”会说。“脑”可以保存在其内存中的文本文件,说出自己的意愿。
“脑”会看。“脑”配备了一整套算法,用来探测和识别面部和各种形状,帮助“脑”认出它的谈话对象,确定一个皮球的位置等。以后,它还可以辨认出复杂的物体。
“脑”能感应。“脑”的头顶上配备了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电容式传感器。这样,就可以通过触摸向“脑”传递信息。例如,“脑”自己关机时,可以简单按几下;如果感觉电源不够,它就会停止动作,并走向电源开关,一屁股“坐”到电源插座上,自己充电。
“脑”能绕开障碍物。“脑”可以知道自己被抱起来、平躺或趴在地上,能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自己站起来,还可以探测到周围的障碍物,并绕行。
两个“脑”相遇时,能相互交流,彼此协作。连接两个“脑”后,通过程序,它们可以共同完成一些协作的复杂任务。
来源:东方早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