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改革开放35年·经济发展成果述评②:结构优化 更上层楼

2013-11-22 14:28:2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农业基础更坚实,工业实现新跨越,服务业迎头赶上;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结构日趋稳定合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区域发展向纵深推进;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上升20.7个百分点

簋街,是北京著名的餐饮一条街,全长不到1.5公里却聚集了150多家商铺,每到夜晚,灯火通明。簋街的兴盛,折射着我国服务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只有23.9%,而到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4.6%,大幅上升20.7个百分点。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为百姓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近35年来,我国三次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服务业迅速壮大。

中国农业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结构调整更注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更注重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更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1978年相比,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由28.2%减少到10.1%,下降18.1个百分点,但粮食总产量却从30475万吨增加到58957万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倍,并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大国,我国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结构明显升级,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一跳”。工业经济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转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由“中国制造”大步迈向“中国创造”,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发生着可喜变化,特别是农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不仅社会就业增加、百姓腰包更鼓,也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